没有哪个专家是读书读出来的

今天一早就看到了这个题目,点进去认真读,觉得非常符合现在的自己:在现实中遇到困顿,便开始各种学习,理论也学了一些,专家的讲座听完总是觉得受益匪浅,泪流满面,明日工作一切照旧,还会感叹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喝报国热情,岂料报国无门。看完以后,觉得自己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突破:

1.提高实践力。这是当务之急,听过的课,自己的想法,怎样在自己的课堂中变成真实有效的路径?开学之后不妨就先从做预习单开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总是在想在新网师学的是否有用不如真正做起来,不断完善,积累,订正。做事靠谱才是一个人最高配的品质,我很容易以自嘲的形式为自己的粗心,忘事甚至懒惰开脱,而这样的情况多了,就成了一个不能被人托付的人,无论内心怎样古道热肠,别人托付的事情转头忘记,做到一半又被其他事情所累不能按时完成,这样的事情多了,如何能成为值得托付的人?今年在考虑课题领头人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有领导想到了我喜欢读书有很多新的想法,但最后却并没有选定我来领这个课题,而是选了更为有行动力的同事,不得不说是对我的极大警醒。

2.提升思考力。读书多可能是知道的多的人,却不一定是知识多的人。怎样将自己所看的书实现综合,对自己的行为切实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思考力,尤其是批判能力,马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急需要提高,教父说的:一眼就看出事物本质的人和永远都看不穿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要过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当有新理念,新词汇出现我都非常兴奋,大略看看说的是什么,有时候还会炫耀一下,但它与自己旧知识有何关联?有何区别?能否实现?自己很少会思考,就像现在轰轰烈烈地新课标学习,大单元,项目式学习,与原来我们的教学有什么相同一处?修改了哪些地方?不同的叫法实则本质想通的地方在哪里?我是并没有形成自己思考的。新课标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做了补充和订正,变化在哪里才是关键所在。这些思考都是天天读书,看讲座所不能取代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开端。

3.专业深耕的能力。从上学时候学到开卷有益,就深以为然,一直到现在也是对手边的书没有辨别的都看,都信。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却学的甚少,关于英语教学的书,关于教学方法的书,基本都不在我的涉猎范围之内,读书的速度又不快,面还太广,想要在哪个方面实现突破,走向卓越是非常困难的。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专业上多费些时间精力,多做提高才是当务之急,是专业教学?办主任工作?还是别的什么,虽然现在还不十分明晰,但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去芜存菁是我现在需要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