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央视新闻30分,听到这个报道,首先是想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电视报道就讲了过程,原来是杭州的一个快递小哥评上了技能大赛的一等奖,按相关政策,在杭州可以享受相关的人才政策,获得100万的购房补贴、不用摇号,还有3万的购车补贴。从流程上来讲,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仍然有些想法。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的观点,人才"不唯学历、不唯帽子、不唯什么什么”的说法,我认为也是很正确的。另外,我还真的不是从嫉妒方面的疑虑,也无关乎于针对具体的某个人、某个群体,主要是缘于更多的考虑,写下面的评论。不过呢,既然我评价了事情的负面情况,那我也不能把自己标榜太清高,也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看法的。
第一,设立奖项、是不是涵盖了各行各业,比如环卫工人,家政服务,建筑粗工劳动者、装饰行业工人、搬运工、月嫂、保姆、种植业的农民工、种桑养蚕的蚕娘,餐饮业的厨师、配菜工,等等,他们也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也有技能,也有速度快与慢的区别,也有敬业和人品好的,这些岗位有没有大赛?大赛一等奖,是不是也可以获得100万房补?不用摇号?
第二,设立奖项,总的来说,是纳税人的钱,是不是需要一些程序?巨额的奖项是不是要跟对社会的贡献度挂钩?袁隆平的贡献跟快递行业速度分拣水平一流的快递小哥的贡献是不是一样?智能制造工程师的顶尖研发水平贡献跟分拣速度一流的快递小哥贡献是不是一样?
第三,没错,快递行业,快递小哥,是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社会的普遍点赞,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者都是需要被社会尊重的,但是一些行业即使是最优秀的人的社会贡献度也是不一定有另一些行业的普通优秀的人员的贡献大,比如我们的一个航天技术人员的作用是不是跟一个快递小哥的作用一样大?航天总指挥是不是跟快递小哥一等奖的贡献一样大?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和作用在任何行业都是相当的有限,但是有时候一些行业的具体到任何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哪怕他是这个行业的一等奖获得者也是如此。但是一些行业一个区域,某个人的价值就是不能缺,比如袁隆平,比如一些地区领域的行业领头人,甚至普通骨干,缺了一个都很麻烦。当然了,缺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如果这样理解,我也没办法,反正个地球几十亿年后是变成光秃秃的,如果这样思考,一切就没意义了。
第四,评奖以及要给予的物质奖励,需要有科学的评价系统和体系,因为这个不是单位里老板的钱,而是纳税人的钱,是社会的钱、国家的钱,需要体现出公平性、科学性。快递小哥这个职业就从个人来讲,本身不具有延续性,到了一定的年纪,快递小哥一般不会再从事快递小哥这个职业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可能继续走这一行。相反,产业技术工人,技术能手是会干一辈子的,很多老工人,都怀有很深的感情。我敢说,去问任何一个快递小哥,爱不爱这个职业,肯定不会100%的人说爱;去问快递小哥,是不是打算一辈子干快递,至少有60%的人以上说不会,这点我承认缺乏科学性,但我是人性、人的生理情况,以及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综合判断的。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去做个问卷调查一下,这个比例估计还要远远地高达90%。快递小哥的敬业、职业、为人,不能与这个行业本身特点来挂钩。技术能手、能工巧匠,还能够带徒弟,传帮带,要传达的东西很多。快递小哥,不太能够形成一种职业技能的传承,一等奖获得者再教出一个速度很快、记忆超群的一等奖获得者,很难的。另外,有一定的地天份,都有一种自我的激励,根本不需要人叫,因为我们平时碰到的快递小哥都是匆匆忙忙的,以前有的态度不好,现在有评价系统和职业培训,态度都比较好(邮政的例外,这是一种官僚机制下的习惯),但是人们是不是普遍感到他们都没有时间多说一句,能扔下就扔下,不愿意多等?因为他们需要用更快的速度投递。
第五,别看某些地方人才政策在全国十分领先,如果打电话咨询一下,有些区的人社局、科技局的工作人员是相当的冷漠和不愿意说的,官腔很严重,都问不出什么来,这我都是在简书上做了记录了的。这当然无关乎大环境,是属于工作人员的问题。但是也反映了,人才服务工作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很多创业者,把钱输在了这个城市,实际上为这个城市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有的亏了几百万,有的上千万,都增加了这个城市消费(通过各种渠道把钱分散在了这个城市),但是他们是失败者,失败者要东山再起很难,哪怕是注册个公司都找不到地方帮助。这方面政府并没有考虑。
第七,社会上把不唯学历、不唯帽子、还有不唯什么的?这种话,我觉得不能作为官场和媒体的口头禅!首先,我问一问,你们有没有让你们的子女读书?如果你一方面让你的子女好好读读书,你们就太虚伪了,读书干什么眼红?!其次,你们希望你们的子女长大了干什么?难道你们要传达一种信息:读书不读也没关系,读书了还不如一个快递小哥还能得到100万呢?还是个高层次人才呢?子女不读书,以后还可以做快递小哥,获得100万补贴呢?!当官的、媒体、有影响力,说话要过过脑子,你们在引导什么?我们应该赞美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者,但是不要搞对立。低学历的劳动者要得到尊重,高学历的人也应该得到尊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如果一个国家,当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却被社会弄得抬不起头来,那才叫社会的悲哀!再次,什么叫唯学历、唯帽子?读书的都是唯学历的?当官的都是唯帽子的?这虽然是普遍的问题,但也不一定是完全的事实,这个问题要从机制制度上去思考,拿极个别的一个典型,就解决了问题了?要客观地对待社会现象,才能够制定客观地政策和制度。
第八,快递、环卫、家政、建筑粗工劳动者、装饰工、种植业农民、月嫂,等等,总的来说,一方面,是依靠体力干活的行业,他们面临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十分辛苦社会应该对他们足够的尊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一些工种可以说是社会选择了自我更新和替代,有的行业的工资也不低了,而且以后人工成本会更高。此外,随着智能社会的推进,可能很多从业者还会失去工作。社会更需要考虑的如何实现更加公平,让那个更多数的人获得同样的机会,而简单的评个奖,拿100万奖励。让群体过上更好的生活,群体都获得更多的公平的机会,而不是拿一个行业做个例子。各行业都有优秀者,如果都组织各种评比,拿出巨额奖励,富裕地方政府还可以,恐怕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出的起的吧。
总上所述,这个事情,肯定会有很多有人不同的看法。我先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