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不会读,还想成功?
看到这样的题目,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书谁还不会读啊。
但你别说,这书真有会读不会读之分。
我之前读书,就是拿到一本书,从头认真看到尾,那时认为这样才是读书的样子。而且,总认为看书要有心情,有时没时间,不能坐下来静静读书,就觉得还是不要读了。等有大段空闲了再好好地读,但往往这个大段时间总不会来到。所以,书就一直放在那里,却没有等到合适的时间去看。
即使看了一些,但看完似乎就忘了,好像也并未对自己起多大作用。
看了《一年顶十年》的读书部分,我才明白,我以为的读书可能更像休闲,只有看的过程,没有结果。
那正确的读书姿势是怎样的呢?
1.读书慢怎么办?
我也是读的很慢的一个人,一本书别人几个小时就能看完,而我可能要好几天。
猫叔说,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随着阅读书籍的数量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各种信息在我们脑中不断积累,时间久了,不懂的东西有时会让你豁然开朗,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加速。
读多了,你自然能知道哪些书需要多读几遍,哪些只需大概翻翻。
这个跟我看小说一个道理:看多了,自然知道什么样的好看,什么样的会果断弃坑。甚至看了一个作者写的好,还会找这个作者其他的作品来读。
等这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读书的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2.忙忙碌碌,没有大段的时间去读怎么办?
其实,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少有整段时间可以用来让你静静地读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也成了必然。
但利用碎片时间也是有方法的:先把一本书的框架理解清楚,利用上下班路上行车乘车的时间,或者休息的间隙阅读一章,填到我们相对应的框架里面,这样虽然过程很“碎”,但你是按相应框架在往里填东西,结果还是一个整体。
只是碎片化阅读很难进入忘我状态,但只要多多进行刻意练习,慢慢就会克服读不进去的感觉。
3.读了就要用,要多去践行,多分享
常言道:光说不练假把式。读书也是如此,光读不用、不践行,要不了多久你看的书就忘的差不多了,才会有“读了好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种感慨。
读书可以写读书笔记,同时写践行清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问自己两个问题:
①有哪些内容是我可以用得上的?
②针对每一条内容我该怎么做?
践行清单写时可以多写,但去按清单行动时不必每一条都实行,可以按自己情况,甚至从其中一点开始做也可以。
同时把对我们有帮助的点,经过思考之后去分享,讲给别人听,不仅助人还成己。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没目标、浮躁、不知做什么的时候,你更应该干什么?——读书!在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弯道超车的最好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它们似乎没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却深深地刻在你的灵魂、你的气质、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