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4

                                                                                     二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注:杨诚斋(杨万里)说:“从来天分低拙的人,喜好谈论诗的格调,而不理解其风趣。为什么?格调是空架子,有腔有调,容易模仿;而风趣是专为灵性生发的,没有天赋是办不到的。”我很喜欢这句言论。须知有性情才会有格律,格律不是在性情之外的东西。诗经《三百篇》多半是抒写劳作之人和思恋之妇率真言情的事,谁是它的格调?谁是它的律例?而今那些谈论格调的人,能超出它的范围吗?况且,皋陶/大禹那上古时代的歌谣,又与《三百篇》不同;《国风》的格调,又与《雅》/《颂》不同,格调岂有一定的规则呢?许浑说:“吟诗好像练就仙风道骨,要有灵性和气魄,骨子里没有灵性和气魄就不要胡乱吟诗。”吟诗重在灵性而不在格调啊。

        某博译注:

        原文“有腔口易描”译为“只要有嘴就能讲得出来”。那哑巴有嘴能讲的出来吗?

        原文“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译为“谁还注意它的格式呢?谁还苛求它的音律呢?”

        原文“皋,禹之歌”译为“大禹时代的歌谣。”干脆把原文中的“皋”吃掉了!概不知“皋”为何人吧?

        皋,即皋陶,相传是舜臣,上古四圣之一,与尧,舜,禹并称。被奉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意趣与刺点发布于 2019-01-11 06:51:55 删除 阅读数:20 ​​近日,在...
    意趣与刺点阅读 4,084评论 1 5
  • GPS定位 1.定位的基本操作 Ctrl+G或者F5是定位的快捷键,通过引用位置,可以进行快速的定位,也可以快速的...
    4连夏天阅读 3,218评论 0 1
  • 2019.1.14咖啡冥想 财富目标:2019年3月30之前收入5万人民币。 动机:智慧的路上自己成为榜样,我要种...
    冰山轩儿阅读 1,599评论 0 0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 上榜絮语: 此舟系于岸耶?此舟系于月耶? 系于心。 七绝 江晚归舟 作者...
    张成昱阅读 4,944评论 3 49
  • 2019年11月20日教研随感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一些题型,因为老师没讲过,或者没强调,大部分学生出错。老师...
    心在路上8666阅读 7,97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