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最好听的朗读课文的声音,是一个在海南海口叫黄思诺的小女孩,此宝藏女孩现在应该已经初中或高中了吧,挖掘宝藏的人是海口市教研员王琴玉老师,那会王老师集众人之力量,发动各校老师挖掘好声音领读课文。于是教部编语文的第一年,课文音频资源全部借用王老师这边整合的材料。不是自己整理的资源嘛,得借用,且用得要有礼貌。每次给孩子们听都要强调这是哪个学校的哥哥、哪个学校的姐姐,你们也可以向他们一样把课文读得美美的。孩子们模仿能力强,有了同龄人的示范,朗读学得有模有样。
其实17年那会就有想过要不带着班级孩子一起领读课文!可没那个毅力,其实终究还是专业度不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不够,对语文生活的意义理解也不深刻。“做有温度、深度的教育”这句话实践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者说让语文像生命一样灵动的存在,是很难的。这境界哪是我这渺小的教书匠能达到的。
这学期带二年级,终究还是实现了很久以前埋在心里的想法,领着孩子们开始了班级里的整本书领读。从课文与古诗搭配的安排,到学生领读的安排,再到领读要求的编写,国庆花了2天时间去落实。我可爱的家长对领读活动一呼百应,很快都按要求把音频反馈给了我!
当再上第三单元课文《曹冲称象》、《玲玲的画》时,班级里已经开始播放班级孩子朗读的音频,孩子们一开始都在猜是班里哪位同学的声音,有的甚至还听出了平翘舌音的错误,于是全班一起针对性的再一次强化平翘舌音。放了两次音频,领读的人两眼放光,笑颜如花,听的人在课堂上甚是醒神,羡慕至极。我趁热打铁——好好读书,下回领读就是你了!
老师都有偏爱吧,即使孩子们的朗读算不上播音主持的水平,但自己的孩子怎么读都好听。有些孩子情感丰富,朗读随文抑扬顿挫,好听;有的孩子读起来奶声奶气,有些句子尾部的字能拖好长好长,也好听;班里还有懒懒的孩子,读起书来短短的手指头跟着读书的速度慢吞吞地在书上划动,嘴里磕磕巴巴地努力拼读,也好听,这不在努力读了嘛!只是这份努力在家能延续、坚持读才好......比起听腻了的朱老师的声音,孩子们更明显喜爱同伴的声音,这一局我输得心服口服!
朗读,从熟悉的课本开始;
听书,从我们最亲密的小伙伴开始;
读书、听书,用最简单的方式,熟悉的声音,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及跃跃欲试的朗读兴趣,这是最好的爱上读书的方式。
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资源,让孩子做读、听的主人。
——朱老师
朗读,最畅快的阅读体验;
朗读,最直接的语言滋养;
朗读,最良好的思维品质。
——邱凤莲 橡果课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