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识字是基础的基础。让孩子很早认字是将来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认字也是枯燥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快速认字呢。我孙女呦呦并不是那种两三岁就能认识几千字的“神童”,我也从没刻意教过她认字。但就在即将过五周岁生日,离上小学还有一年半的时间里,她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能认识一千多字!能看报纸的标题。她不再缠着我给她讲故事,小小的人,居然自己能拿本书像模像样地看起来,还能读得津津有味。
儿童识字的方法是“不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认字、在共同“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卡当玩具用,不求识字多和快,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经常接触,不知不觉地记住,在不经意间识字。下面结合我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些具体方法。
日常生活中认字
日常生活中,文字无处不在,可以随时学习。比如骑电瓶车带孩子出去玩,沿途广告牌,路标都是文字,不管孩子多小,只要看到文字,随意地给孩子念一念,读一读,让孩子与这些文字“打个照面”,多次经过同样的路,同样的广告牌,孩子与文字就“混熟”了。回家后,可以有意识的写给她看。比如有一天,我写了“中国石化”四个字,她张口读了出来。比如校园里“爱花爱草爱校园”,我没有教过她,她也能读出来,她告诉我,幼儿园老师教过。孩子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可以先认一下包装上的文字再吃再喝。
教孩子认字,和教她认人、认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都不难,见得多,自然就记住了。家长要做到无意教学,不刻意。不要一看见文字,就不管不顾地拉着孩子去认。更不要考孩子:“上次教你认过这个字,你记住没?”最坏的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说:“这几个字每次路过时我都教给你,怎么还记不住?”
在孩子兴奋地读出一些字时,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念错了,你就说:“这个字好多人都会认错,爷爷小时候也经常把这个字读错呢,记了好久才记住。”这样孩子就不怕认错字了。
共同“阅读”中识字
阅读是密集地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是儿童识字的重要途径。小孩子都喜欢做事,阅读时让孩子做点事效果很好。比如,让孩子做老师,她指着字让我认,她有成就感。看电视也可以认识很多字。家长也可以把她能认识的字指给她认,不认识的主动告诉她。在“指读”时常犯的错误是把注意力聚焦在手指和文字上,而不是故事情节上,僵硬地用手指指着个体的字,要孩子跟着看字,以至于影响了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关注,严重影响阅读效果。“指读”的关键是书中的内容,不是手指和点击到的字。阅读是为了促进孩子识字,但阅读绝不是为了识字。如果孩子的兴趣不在文字上,或觉得手指放在书上碍事,不愿意指读,那也不是问题,马上放弃,采用孩子感觉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为好。阅读识字,对幼儿来说是好办法,但一定要记住,内容为王,阅读可以促进识字,却绝不是为了识字,识字属于捎带的,了解故事的内容是主要的。孩子如果不想读了,就不要强迫。
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需要阅读的书本,这样她有主人翁意识,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就会主动学习,认字效果也会快很多。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学会了组词,不断有新鲜的词语进入她的大脑,不断刺激她。
识字卡当玩具用
大哥哥大姐姐们用过的识字卡片,可以找来,继续使用。把卡片当简单的玩具,不时地和孩子玩识字游戏,孩子也乐意玩。卡片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识字,可以不断组合,让孩子早点熟悉组织句子的快乐。
孙女喜欢城堡,我们就做卡片城堡。认识了“城墙”文字,可以进入城堡。出来也要认识“城墙”上的字,这样不断认识,复习,很快就会认识这字。卡片识字是孤立识字,每个字之间没有联系,可以让这些字活动起来,与背过的古诗词结合起来。比如“黑”字,和“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结合起来。表示颜色的“赤橙黄露青蓝紫”放在一起,表示颜色。
任何学习,形式不重要,关键是兴趣。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卡片玩具很快会乏味,就要不断变化卡片,比如可以把卡片撕开,这样孩子喜欢撕卡片,既活动了手指,又认识了卡片上的字。不要怕孩子不认识,一次不认识,两次认,两次不认识,教三次,不要怕麻烦。耳濡目染,经常见面,慢慢就认识了。
不求识字多和快
教孩子识字不能急躁和功利,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只和她自己比较。幼儿期多认或少认多少个字,除了影响家长的面子,对孩子的未来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识字,可以在家庭设立考级制度。每认识100个字认定识字水平为“一级”,200个字是二级,每多认识100个字,识字水平就增加一级,只要多认100字,就可以升级。升级了可以奖励孩子买一样她喜欢的东西,或者满足她一个合理的要求。
识字像走路,早点晚点都没问题,多认识一些字和少认识一些字也没有关系。家长一定要戒掉虚荣心,认识许多字,也不要炫耀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只要孩子在认字中得到快乐,这就足够了。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