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寿司很工匠么?

不,寿司很便当。

寿司的特点就是快捷方便不变质。

饭团加梅子海带,是一种士兵的战时食品。


高价寿司的起源,更不工匠,是外卖。

准确的说是赌场外卖。

赌徒们要赌博,寝可废,饭还是要吃的,哪有空大吃大喝,叫两个寿司吃了继续。

且,倾家荡产一掷千金都不在乎的赌徒,自然不会在乎几个寿司价格了。

江户时代,饮食上对应的工匠奢侈品,应该是我们看来很简单的点心。

比如羊羹,比如各种加糖的点心,豆沙包等。


为啥?糖在农业时代是天价。


所以每次有人请我吃寿司,我都有些不舒服。

看到几个群里群友的梦想与土豪的现实,也不过是发达之后吃神户牛肉,石斑。


没钱穷讲究,有钱真讲究。老舍如是说

两句话写出了工匠精神的由来。

有了钱,买两个糖三角,只吸汁,不吃皮。那是相声。


真有钱的,比如说扬州盐商下的淮扬菜。

其讲究不是一般的。

饮食方面,扬州饮食,因受盐商奢侈的影响,很多东西颇变态。


什么狗屁工匠精神!


比如居长龙,他可以做豆腐丝。

豆腐那么软,那么小,切成几千根长度细度一样的干丝,又不能有一根不断,一根不连,用汤一烫,全部发开。

像菊花。


当然日本人喜欢这种小事上的极致。

一般人估计也消受不起这工匠。


粤菜也有很多大厨。

只是过去哪些材料现在都足够叫人进监狱了。


天朝的饮食,论讲究,恐怕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而且技法上有些东西,拿红楼梦里的话就是:吃尽穿绝。

比如刘姥姥吃的贾府茄子。


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坛子里,封严了。

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伴,就是了。

难怪刘姥姥都感叹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这不工匠么?

或者茄子之神?


奥斯曼为什么把欧洲打得节节败退。很大原因是有经济实力。跟他垄断了丝绸之路有关系。

一个农业国家,仅仅靠手工业支持起整个欧洲与自己的丝绸瓷具的奢侈品需求,掏干了他们的口袋。


如何没有工匠精神。


而且日本所谓茶道,也是喜欢唐物的,中国字画。

乾隆皇帝回答英国使节,我天朝无物不备。

总是被人讽刺为狂妄无知。

却是当时实情。

其实天朝虽然地大,但何以能无物不备,只输出不输入呢。

靠的就是手工业技术。


比如雍正,就命令宫中仿制了眼镜。他自己也戴,甚至赐给臣下。

宫中也可以仿制钟表。

当然也就是宫中自产自用。

跟眼镜一样,现在都默默的躺在故宫博物馆里。


工匠之物还在。

工匠精神呢?


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搞出来的。

估计他们理科不好。

且,过去烧的瓷器,特别是宋代的,那时的肯定是化学不行的。


但许多东西现代也无法仿制。

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怎么做的。


这些工匠全靠经验试错了多少次?天才晓得。

官窑上面投了多少国力国帑。天才知道。


宋瓷的工匠的瓷器这东西随着徽宗亡国就失传了。

以后就不是这个味了。

所以传世的,都是绝对国宝级。

碎片都是。


所以看看雍正乾隆的工匠制品,看看天朝的工艺品,乾隆这话倒是有底气的。

只是再有底气也挡不住船坚炮利的强盗。

多少文物绝世逸品流落海外。

中国的工艺品与工匠精神就在哪里。


即使是很一般的,家用家具,砚台,纸笔这些,过去一个大点地方望族的日用品,把现代一个小目标的富翁掏干,也不是啥难事。


要讲究,水深得很。


可为什么它们现在在博物馆里,

这是时代的幸运。


一句话,

奢侈太过。

贫富不均。


红楼里黛玉受到的教育就是惜福养命。

对比之下,她们吃的,一个茄子就要配上十只鸡,还只是个小吃。

不是啥大菜。

或许工匠。

也精神。


要是这几只鸡是在平民的锅里,肯定不工匠。

但,贾府的气数一定会长许多。


即使工匠工匠品工匠精神到了今天还在,

也注定与你我无缘。


大唐的丝织品历史书写到:一位商人穿着丝织衣服,人家以为是五层。他脱下来给别人看,是九层。

唐诗却写到: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奢侈太过,终是黄粱一梦。


说说明朝。

陆子冈,善于治玉,天下无双。

《苏州府志》和《太仓州志》中,都有一些关于陆子刚制玉绝技的记载。

据说陆子刚琢制的水仙发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深受当时妇女的推崇。

“价一枝值五十六金”。

据说其花蕊为玉之瑕疵黄色杂质部。

因此巧夺天工。


他名声很大,后来给皇上治玉。


在天朝说句大实话,工匠似乎不是好话。

讲究的是求道,而不是小术与具体的器物。

所以不能留名字。

而子冈非要留名字,

御用之物上留名是大不敬,

十恶不赦的重罪。


仇家知道他的脾气,

知道他肯定要留名。


他花了条命,终于在历史上留下点精神。

只是刻玉绝艺从此失传。


下图是我的手艺,珐琅龙凤对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计划 1-攒钱1万元 2-考驾照 3-旅行一次 4-半马1次, 5-读书20本 6-早睡早起 7-每天学习韩语视...
    0b7bea993583阅读 1,013评论 0 0
  • 1、 每次发完文章都会收到读者的赞赏和评论,令我最欣慰的是读者可以一字一字读完文章,然后很认真地来一大段留言。前天...
    华一说阅读 1,71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