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夜空中最亮的星

七子上阵一人归,

身负血仇战番贼。

辕门斩子见忠义,

六郎军前显神威。

提起杨家将,绕不过杨六郎。

他是二代杨家将中的唯一继承人,继承了父亲的勇武,也将忠义传承给了儿孙,可谓是杨家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但如今影视剧中所表现的杨家将大多以杨家三代将领为主,给人们的感觉似乎杨家将的主角是杨宗保以及众多的杨门女将,而杨六郎以及老令公杨业更多的只是一个陪衬的背景。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让杨家将威名远播的,正是六郎杨延昭。

将门虎子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因为宋真宗追尊轩辕黄帝为圣祖,为了避讳(传说其名为赵玄朗)而改名为延昭。他并非家中六子,而是长子。

杨延昭是“虎父无犬子”这一理论的很好证明。他童年时代便以排兵列阵作为游戏,长大之后更是屡次随父出征, 被杨业夸赞很像自己。

雍熙北伐之时,延昭随父亲一同攻打应朔二州,战斗中他不幸了中敌方流矢,导致手臂被贯穿。但延昭毫不畏惧,反而依旧冲锋陷阵,甚至愈战愈勇。

可杨家父子的骁勇终究难以改变战局。随着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溃败,辽军开始全面反扑,最终这场北伐以失败收场,杨业也战死在了陈家谷口。

父亲死后,延昭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在北方担负起了保卫边境,抵御契丹的重任。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也是对父亲遗志的继承。

从今天起,这片父亲为之付出性命的河山,便由他来守护。

一战成名

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的时候,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刚刚继位四年,年仅十六岁。朝堂上主持政务的,是三十四岁的太后萧燕燕。

宋太宗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趁着新君即位政权不稳的时候夺下幽云十六州,收复整个中原。

但他小看了这对孤儿寡母,也为日后埋下的隐患。

十余年后,赵光义去世,儿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当年被算计过的萧太后母子,自然也不打算放弃这个机会。

于是在赵恒即位的第二年,辽国也有样学样地发动了南伐战争。

当年七月,辽圣宗发布了讨宋檄文。十月份,萧太后亲统辽军越过边境,朝着距离最近的城池遂城袭来。

当时驻守在遂城的,正是杨延昭。

或许,这是历史上杨家将与萧太后距离最近的一次。

遂城是一座小城,防守并不算坚固。面对辽军数日的围困,再加上萧太后亲临督战,让城中的守军无不人心惶惶。

但杨延昭没有畏惧。他的父亲杨业经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作战,作为曾与之并肩战斗过无数次的儿子,自然也不会辱没父亲的荣光。

可以战死,但绝不能退缩。

延昭将城中的青壮年全部召集起来,给予他们兵甲让其守护城楼,从而填补兵力的缺失,他下定决心,要死守到底。

关键时刻,上天帮了大忙。

隆冬时节,一场寒流来袭,将这一地区笼罩其中。

对于从北方而来的辽军来说,寒冷的气候本是对其有利的。但杨延昭却巧妙地将天气与城防相结合,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他派人汲水浇灌城墙,一夜之间,城墙便被厚厚的冰层包裹。

辽军显然不会准备攀登冰川的工具,这道冰墙成为了大军不可逾越的障碍。

敌人的士气瓦解了,因为除了撤退他们别无选择。而城内的守军则趁着其撤退的时候主动出击,缴获战利品无数。

经过此战,杨延昭被升任刺史,并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宋真宗与之对谈后十分高兴,夸奖其有父亲遗风,值得重赏。

从此延昭获得了更大的舞台,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屡立功勋

进攻受挫的辽军并未善罢甘休,在第二年的冬天再度南下,试图拔掉这遂城颗眼中钉。

这次杨延昭选择了主动出击。

但他并不打算与敌人硬碰硬,而是采取了父亲擅长的伏击战。

延昭将手中的精锐部队埋伏在遂城以西的羊山西侧,自己则带领其余人马绕道辽军身后发动攻击。

受到惊扰的辽军回身迎战,延昭则佯装不敌,且战且退,将辽军诱入了西山的包围圈中。

随着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辽军成为瓮中之鳖,死伤掺重。此役延昭斩杀了敌军主帅,并将其头颅上交给了朝廷。

因为这份功绩,杨延昭升任保州团练使。虽然此后他曾因战败被革职,却在随后不久又被朝廷重新起用。

而辽军的攻击仍未停止。不久辽圣宗和萧太后再度组织大军亲征,辽军撕破了宋朝的边境防线,一直打到了北宋的首都汴京城附近。

每每面临不利局势,杨家父子总是会发挥才智。眼见两军在黄河岸边对峙,杨延昭却发现了敌军后方的弱点,他上奏朝廷说:

“辽军千里奔袭来到澶渊,如今已人困马乏。虽然敌方人多势众,其弱点却很明显。辽军缺乏后勤补给,物资全都要靠纵马劫掠获得,现在只要让各军把守在重要路线上阻断其行动,则不仅可以歼灭敌军,北方数个州府也唾手可得。”

但此时的宋真宗不知是忙于应对眼前的威胁无暇顾及,还是畏惧敌人不敢分兵,总之他对于这份奏报没有回复。

军机不可误,杨延昭决定主动出击。他率领军队越过边境攻击辽方城池并取得大胜,击杀俘虏了大量敌军。

如果此时他继续进取,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但宋辽之间很快便达成了澶渊之盟,令他的军事行动失去了意义。

而此次战役,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战斗。

六郎之星

两国和谈之后,杨延昭继续负责边境的防务,十年之后,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和他的父亲一样,杨延昭有勇有谋,但生性质朴。他的生活朴素,穿着简单,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从来不凭借自己的身份搞特权。每每得到赏赐,他总是用来犒赏三军,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得失。上阵迎敌时他总是身先士卒,而论功行赏时又总将功绩让给部下。

正因如此,他才广受百姓爱戴。发丧之日,那片被他守护过的河朔之地的百姓,无不望着他的灵柩失声痛哭。

同样和他的父亲一样,守边二十余载的杨延昭也深受敌人的忌惮。

因为畏惧,辽国人将杨延昭视为天上的凶星六郎星下凡,并称呼他作杨六郎。

有人说六郎星便是天狼星,又被称作大犬座 α 星,是夜空中可见的恒星中最亮的那一颗。

或许他死后真的化作了那颗星星,高悬于夜空之上,守护着百姓,威慑着敌人。

(完)

参考资料:

《宋史》(元)脱脱

《辽史》(元)脱脱

《契丹国志》(南宋)叶隆礼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

《东都事略》(南宋)王称


【人间文品】品人间美文,赏人间美景,让我们一起携手经营着人生的春夏秋冬。

愿您带着轻盈的行李、丰盛的自己,用心感受着美好人间。

欢迎投稿!风无情五七携全体编委会人员向您问好并期待您的加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