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是玩


知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是玩”。

怎么理解?

首先,这里的"玩"不是消遣性质的玩,而是找寻热爱、全情投入"。

我们平时都喜欢刷视频、玩游戏,这种"玩"是消遣性的,并不能赚钱。

而一旦我们在喜欢的事上面,全身心地投入,

把它变成我们一件拿手的技能,才可以产生价值。

比如,你经过日复一日地刷视频,掌握并总结出一套高效刷到自己想看视频的方法,这就有了价值。

你玩游戏追求极致,玩出水平,就可以成为职业电竞选手,或成为一名游戏技术主播,于是"玩"出了价值。

所以,"玩"得好确实能赚钱。

蔡志忠曾表示,自己靠画画赚了5000万港币。他无时无刻不在画画,从济南到杭州四个小时的火车行程中,他画了66幅画,合计价值100万。

NBA球员的平均年薪已经突破950万美元,超过千万的球员有155人,年薪能达到3000万的球员则有44人。

他们都在“玩”。

你看,"玩"得好确实能赚 大钱。


01

新经济环境需要会“玩”的人

中国的经济过去一直在高速发展,这样的时代更需要艰苦奋斗的人才,劳动最光荣是主旋律。

以前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传输这样的思想:第一,不吃苦耐劳就是“不上进”;第二,学习与玩是对立的,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玩就是“没出息”。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放缓,参考经济规律和发达国家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第三产业——服务业比例的上升。

而服务业更需要的是会“玩”的人。

其一,“会玩”的人更懂用户需求,能用趣味性吸引注意力,而注意力本身就是稀缺资源。

比如,自媒体发明运营技巧“下钩子、3秒定律”的人一定也是刷视频忠实粉丝,是个会“玩”的人。

其二,学习跟玩是统一的,“会玩”的人通常也是会学习的。“玩”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不断学习。

比如,会“玩”的人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从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旅游攻略。

而不会“玩”的人就只能人云亦云,各种网红景点打卡,结果就是旅游体验不好,花钱遭罪。


02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玩”的本质是热爱与心流。人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时,会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消耗(心流状态)。

这种状态下,创造力、专注力和持续力会远超功利性工作。

蔡志忠4岁坚定了自己的热爱——画画,15岁成为了职业漫画家,至今70余岁仍专注其中。

他画漫画,“玩”得自在随心,不苦不累,因热爱而极致投入,最终成就独特价值。


03

因为深爱并且深耕,所以有价值

“玩”不是浅尝辄止,光有热爱,没有自律与深耕,就只是消遣,或者根本就算不上热爱,只是喜欢玩罢了。

真正的热爱,一定是渗透骨髓般,将热爱融入生活,才能产生价值。

喜欢打篮球的人很多,追求极致打磨的人却鲜有人在。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球星科比坚持每天凌晨4点到球场练球,数十年如一日;

为提升投篮稳定性,曾连续3小时只练罚球,单次训练投中1500记三分;

34岁遭遇致命伤病——跟腱断裂,术后仅用8个月就重返赛场,康复期每天进行6小时高强度训练。

正是因热爱的全情投入,才成就了一位球坛传奇,成为无数篮球爱好者信仰般的存在。

蔡志忠画画也同样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专研,才有如今的成就。

一个人有了热爱,愿意不计功利地钻研,他一定能突破瓶颈、做出极致成果,财富、成就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


04

写在最后

要注意:“玩”并非消遣式娱乐,不等于逃避努力,而是指以享受状态追求极致。

“玩”最赚钱,它的底层逻辑是:

内在动机驱动:热爱让人主动突破困难,而非被动应付,因此更能持续、并且破除万难。

创新基因:“玩”常伴随实验创新精神,有时产生让人惊喜的(如蔡志忠开拓式地把国学经典老庄文化,用漫画形式表达);

情感连接:带有热情的产品/服务更容易打动人心,形成品牌忠诚度(比如姜维的画能直击人心,让人看到画家的丰富内心世界)。

所以,与其在讨厌的领域内卷,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不如多花些时间探索自己的热爱所在,把它“玩”出花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