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在物质丰饶的时代,想要什么,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手并不是什么难事。高兴时买买买,奖励自己;难过时买买买,安慰自己。看着家中越来越多的战利品,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 ,是时候进行整理了。

沉浸在购物带来的喜悦与满足感之中,幸福油然而生。感官的快乐让我们飘飘然,有些迷失自我。更无暇思考物与我的关系。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什么?

最近看了《断舍离》一书,收获颇丰。它改变了我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重新审视物与我的关系。《断舍离》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收纳整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生活的真谛在于:斩“断”物欲,“舍”弃废物,拖“离”执念。

生活想要怡然自得需要学会“出”的哲学。断舍离,即“出”之美学。进,则出。出,则进。然后再出。有了出出进进的循环往复,生活才得以常新。正如身体的新陈代谢一样,生活中的物品亦需遵循这样的机制。

明白了生活有时需要做减法这种人生态度。掌握几种有用的收纳法,对于提高家里的整洁美观真是太有帮助了。

(1)三分法

把自己想要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三类。

比如,把餐具分为三类,“碟盘类”“器皿类”“饮品类”,再根据用途、大小、质地分小类。

·碟盘类 大盘子 、中型盘、小碟子

·器皿类 陶瓷制、漆制、金属制

·饮品类 茶杯、玻璃杯、葡萄酒杯

(2)7·5·1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产生的留白,视觉上更加美观舒适。

(3)1out1in法

先取出一个,再放入新的东西。

(4)one touch法

杂物拿出放入的动作“打开门,拿出来(放回去)”

(5)自立·自由·自在

自立,收纳杂物要有“立”的意识

自由,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类型排列,方便自由拿取。

自在,比如底裤,袜子等小件衣物团着折叠扔进收纳盒中,自在滚动。

根据这些法则,试着动手整理了自己的衣柜,厨房,书架,房间真的清爽了很多。生活处处皆学问,收纳整理亦是如此。

“断舍离”的哲学不仅适用于收纳中,更实用于人生的方法面面。应用得到可帮助我们抛弃生活的烦恼,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

作者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楚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我们的身体是生命的栖居之处,所以,需要把不能促进生命健康的东西排出去。“身体容器”里装着“心灵”,即情感。想要身心健康,就要排出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这就是“断舍离”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