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创建了《论语》共读微信群,共约用一年的时间读《论语》。时值年末,我和我的书友们实现了年初的诺言,这一年按照燕京读书会陈达隆老师倡导的对面聆听,体贴古人读书法,共读了两轮《论语》,自我感觉大家渐入佳境,为2025年共读《大学》、《中庸》和《孟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年的收获。
一、学会了倾听。
读《论语》是一天中内心最纯净,最宁静的时光。坐在书桌旁,翻开早已翻烂了的朱子注《论语》,一句句,一章章,一篇篇,一遍遍的朗读,眼中耳中脑中心中都是一幅幅画,一张张图,一个个场景,夫子的循循善诱,言与不言,弟子的愽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二、学会了观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我们如何得而闻子言与天道呢?孔子告诉我:“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圣人无行不与我们,就问我们会不会观察?如何观察?圣人传授了心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又曰:察言观色,虑以下人。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读《论语》时放下脑中的旧理念,与人沟通时放下脑袋里的念头,回归自然时用全部的身心去倾听,去观察。正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三、知道了做人的标准在哪里。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度量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未读《论语》前总觉得自己是君子,别人是小人。对的总是自己,错的总是别人。内心里既有怨又有恨更有怒。读过《论语》方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条条对照下来,自己妥妥的小人一枚,何苦还要去求全责备别人呢?好好的修自己,凡事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修身齐家,身修了,家齐了,何乐而不为!
四、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心理灵活性。
以前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只知道心理灵活性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修得心理灵活性。读《论语》让我豁然开朗了,试看圣人的一生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而圣人则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用则行,舍则藏,有位则兴邦,无位则行教,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无可无不可。孟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因为有了圣人的言传身教,我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刻刻觉察自己,惭惭的固执己见少了许多,整个人也渐渐的灵活温和了许多。
五、找到了内心的笃定。
这一年《论语》读下来,整个人沉静了许多,柔和了许多,也喜悦了许多。自认为明白了圣人的下学而上达之路,尝到了一丝丝甜头。就是这一丝丝喜悦让我坚定了读经典之路,这一年我啃完了《大学》、《中庸》、《孟子》、《传习录》和《庄子》,《韩昌黎文集》读完了一半。同时定下了2025年的一年一事:和书友们一起沿着燕京读书会陈达隆老师指引的方向共读《大学》、《中庸》和《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