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读书摘记之十八

散文教学教什么?用王荣生的话来说就是:一是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二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换言之,我们教学散文,并不是要学生去对文章所描述的那个人或物认同或不认同,喜欢或不喜欢。作者的经验、情感,我们只能分享,不能占有。我们要教的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思想情感,最终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我们之所以教学《石榴》《夏》,目的不在于“石榴”和“夏”本身,而在于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对“石榴”和“夏”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的。至于读者是否喜欢,并不重要。

那么,教《猫》,目的在于什么呢?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简而言之,关注的重点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追求结构“完整”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

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乃是课堂教学之大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才是明智选择。

所谓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可能与课标要求一一对应,每个方面都浅尝辄止,最终无法打到一口冒水的井。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干货”?温先生以“阅读教学”为例说:“我主张程序少一些,主要就是围绕着‘读’来进行。”

“课上可以适当地展开讨论,但不要太多,更不能放任,教师的引导还是最重要的。”“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

“所谓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是一种教学行为。学生的阅读有别于一般的阅读,它必须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是一种‘不完全自由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