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组织体检,防疫中心的对面是一座图书馆。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图书馆是比较陌生的,甚至可能会把它跟书店混为一谈。
图书馆,不是卖书的地方,是借阅图书的地方。
记得我第一次去图书馆,是在初二的时候。和我非常要好的一位同学,因为在月考时考的比较好(好像是进了全校前十名),他爸爸就给他办了一张借书证作为奖励。半年八十块钱,可以随便看,但一次只能借一本书出来。
我们那时经常在周六的下午去图书馆,先到一楼的期刊室阅读杂志,只要一角钱就能看一下午。临走时去借阅室把上一周借的书还掉,再选一本喜欢的书借出来,留着下一周看。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我们借的第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它确实太深奥了,我们只能读个大概。我也是很多年后,重新读了一遍,才把它弄明白。
但那时的我们却读得津津有味,为了一周就能读完,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上课时间固然是不能看的,我们就利用下课时间,晚上宿舍熄灯后,也要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上一两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也为了不让宿管老师发现,被要捂得严严实实,不能漏出一点光。我的散光眼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又借了好多书,有鲁迅的,有莎士比亚的,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等等,都是名人名著。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迷上了阅读。阅读让我变得丰富、充实,让我找到了自我调节的途径。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喜欢去图书馆,看看期刊,临走时借几本喜欢的书。
最近几年,我没去过图书馆,书店也很少去了。虽然我还保留着阅读的习惯,但基本上都是在网上买书看。
电子科技的发达,是人们冷落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在网上看电子书,很少有人再去图书馆借书看了。
虽然周围的人都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但我还是喜欢纸版的,因为我喜欢油墨的气味和那种读书的感觉。
同时,我也十分怀念那些年在图书馆里阅读的时光。
只有在图书馆里,我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心无旁骛,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书的世界里。什么都不管,眼里只有书。
当然了,我并不是老古板,时代在发展,人类要进步,老式的图书馆已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被淘汰是在所难免的,我也不替它感到惋惜。
我所感到惋惜的是,人们正在逐渐失去的阅读习惯。
以前我们在一起聊天时,都在讨论你最近看了什么书,我最近看了什么书,互相推荐一下。
现在的人们在一起聊天时都在说,你最近玩了什么游戏,我最近玩了什么游戏。偶尔有讨论看书的,说的也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网络小说,对陶冶自己的情操并没有什么帮助。
无论社会怎么变,希望好的传承一定要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