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觉”助攻成就更好的我

文/静和

图片来自网络


01我是谁?自我感觉是核心

我们觉得自己是谁,取决于我们的“自我感觉”。感觉是以右脑为基础的一种人类情感,辅助我们界定自我。

在经年累月的成长里,我们所经历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对自我认识的心理模板。我们的情感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等等的方面,都在呈现这一个模板给我们的整体规划。在另一方面,在对事件的处理中,又会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修改心理模板的内容,以帮助自我直面当下,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避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害怕成为的人。

只要不死,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无论现在的自己有多么的糟糕,无论年纪多大了。年龄从不是限制自我成长的因素,现在你感觉糟透了的自己也不是你放弃进取的借口和理由。

自我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好好想想,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要成为梦想中的自己吗?通往这条路,可能并不好走,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很多的洪水猛兽,会击得你节节败退。你要有这个勇气和信心披荆斩棘才好上路。

大而广之来说,自我可能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害怕的自己,另一种是梦想的自己。

想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时,我们就会倾向于不去做那些自己害怕的事情,从而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我们会开始激励自我,以求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02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生物学里,我们会说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来决定的。通俗点来说,就是你长得美不美,一方面是因为你父母的基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环境,如果后天环境里,你学习穿衣打扮,勤健身,你就会收获比预期更美的自己。

决定我们自我概念的同样也是两个因素:基因和社会(也可称为“环境”)。基因在你成为受精卵那一刻已经决定了你初步的社会定位,即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自你出生,你就会不断地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你爸妈的亲朋好友会夸赞刚出生的你好可爱,幼儿园阿姨会在你做了好事之后奖你一朵,顺便摸摸你的头,夸你真棒。

当你慢慢长大,脱离父母的怀抱,去上学、去工作,慢慢地就会衍生出你在社会中你多重的社会身份,我们这个时候就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所以不可避免的,我们此时会开始进行社会比较。在考试中,你拿了全班第一名,于是你的朋友可能会和他另一个朋友说你,他真的太优秀了。你去参加同学聚会,老同学多年没见,他拍着你的肩膀说,多年不见,你小子富起来了呀!你会自谦地说,哪有,哪有,自读书那会你就比我聪明了。时来运转,你肯定会更加的飞黄腾达。

可是人活在世上,终归是一人独处的时间会更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而你也会经历人生的低谷、高峰,每个人的身边都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花团锦簇。自我文化范畴下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开始有了争端。

该怎么做?聪明如你,不妨放下手机,思考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