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六节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势
顾诚先生讲述,1644年夏后,由于大顺军西撤,河南地方纷乱,大顺军占据豫西、满洲占据黄河北怀庆、彰德、卫辉三府,其他为明朝官绅或是土豪占领,是此期明、清顺三方争夺的焦点。但是,南明的混乱,坐失良机,李清《南渡录 卷三》:“初四镇垂涎扬州,可法不得已,许有警时各安顿家眷,谓彼此有份,可免独踞。且谓之有警,则无警不得驻耳,然以调停故。坐羁北伐,识者恨之”。
这一节提到一个人物:张缙彦,颇可一介绍,可谓无耻之尤。《清史稿 卷二四五 张缙彦传》云:张缙彦,河南新郑人。明崇祯进士,自知县行取授主事。再授编修,擢兵部尚书。顺治元年,诣固山额真叶臣军前纳款,福王授以总督,乃遁去。既,复受洪承畴招降。九年,以荐下吏部考核。十年,授山东右布政。十五年,擢工部侍郎。十七年,甄别三品以上大臣,降授江南徽宁道。裔介劾正宗,词连缙彦,夺官逮讯。御史萧震疏劾缙彦编刻无声戏,自称“不死英雄”,惑人心,害风俗。王大臣会鞫,论斩,上命贳死,籍其家,流徙宁古塔。寻死於戍所。
这个传比较简略,实际上有三点没说清楚:其一,《清史列传 卷七九 张缙彦传》略曰:“(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缙彦与大学士魏藻德率百官表贺,素服坐殿前,群贼争侮之。”注意啊,此时此公为兵部尚书,一国之军事最高领导人。其二,同书同卷“(四月,在乡),闻福王朱由崧据江南,驰疏自言集义兵擒伪官,收复列城,即授原官,予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印,听便宜行事”。实际上这个老兄屁事木干。到了满洲人来,就投降了洪承畴。其三,顺治十一年,有山东右布政使迁浙左布,御史萧震弹劾有:“官浙江时,编刊《无声戏》二集,自称‘不死英雄’,有‘吊死在朝房,为隔壁人救活’云云”。足见其无耻。
黄裳《榆下杂说 不死英雄》一文,引《流寇长编》甲申三月甲辰日条略云:“京官凡有公事,必长班传单。以一纸列 衔名,单到,写‘知’字。兵部魏提塘,杭州人,是日遇一所识长班亟行,叩其故,于袖中出所传单,乃中官及文武大臣公约开门迎贼,皆有知字。首名中官则曹化淳,大臣则张缙彦。此事万斯同面问魏提塘。”是首议之一也。
此公还有佳传,到了浙江后,从谢三宾处购置了原属于钱谦益的宋版《两汉书》,颇为得意,请钱谦益来鉴定。钱老夫子也不要脸,实实在在的吹捧了一番,此事陈寅恪先生有写:“牧斋为此偾军之将、亡国之大夫而兼‘不死之英雄’作序,铺张敷衍,长至千余言,其欲得张氏之润笔厚酬,自不待论。鄙意牧斋当日之奢望,似犹不仅此也,岂竟欲借此谀辞感动张氏,取其购得谢三宾之宋椠两汉书还诸旧主,庶几古籍美人可以并贮一处,与之共命而同尽,更为绛云老人开颜吐气耶?坦公未能如牧斋之愿,而此书遂流落他所,辗转收入清内府。”可见钱牧斋之单纯可笑。
此公可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