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会

赶会是我们在老家的一种说法,书面语称作赶集,在商贩中有一个非常体面的说法:物资交流大会。

小时候,每逢周围的村里有集,学校都会选择在下午放假。如果想买服装鞋帽或其他物品,我们一般会缠上父母,带上自己的期盼,选择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小伙伴两人为伴,三五成群,打打闹闹于路旁,说说笑笑于路间,藏藏匿匿于庄稼地,追追逐逐于村间小径,自由自在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胜于世外高人。

集市上商家云集,商铺林立,分列于路的两旁,中间留有窄窄的道路,人在中间穿梭往来,说着看着笑着选择着,摩肩接踵大有战国齐都临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势。一路走过来,喇叭声吆喝声砍价声声声入耳,自己事他人事商人事事事关心。

我们小孩子们在人群中跑来钻去,碰一下张三的腿,扛一下李四的腰,谁也不去注意。到时买鞋和卖鞋的人争的面红耳赤,一声高一声低的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比起戏台上的表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我们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拿上个三五毛钱,夏天喝上一杯汽水,吃上两个冰糕,就是最高级别的享受了;冬天吃上一个烧饼,买上几个江米花儿,就是大快朵颐了。在乎的并不是吃多喝少,更多是寄情于集市间的热闹非凡了,更多的是体味其中浓烈的乡土气息。

年少的心是漂浮的,是浮躁的,很难以让自己真正的平静下来。在戏台前面看戏的,往往是老成持重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能用饱经沧桑的目光和心情,去体会味剧中的人和物。偶尔我也会驻足于戏台前,听悠扬的乐曲,婉转的唱腔,欣赏人物的美妙绝伦。片段化的观注,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驴头不对马尾。

赶会是是物质交流的时节,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大好机会。也不用买什么特别好的东西,集市上就有现炸现卖的油条,买上二三斤,走个几百步,迈入亲戚门,定上中午饭,返步入集市,转悠一上午,收获满满满的。

时间如过隙白驹,转眼间走过少年,越过青年,业已中年。不再激情于赶会,不再钟情于赶集,倒是戏曲中婀娜多姿的身段,悠扬婉转的唱腔多多少少地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不知不觉间心已沧桑,回归了当年戏台下看戏人的心路。

忆及儿时趣事,繁华的心静了下来,浮躁的心沉了下去,心灵澄澈明净如婴儿一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来说,儿时在桐乡最开心的事情不是过年而是赶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桐村都会赶会。赶会又叫赶集,那叫一...
    郝逗阅读 3,150评论 0 1
  • 【爸爸闲时写的随笔】 童年时对社会的了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参与,我在童年的参与就是赶会。 会,...
    Rainly阅读 3,630评论 0 2
  • 早上吃饭时妈妈突然问我:“你今天有事吗?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赶会?” “赶会?” “是的,今天可是咱们镇传统的大会。”...
    成语俊阅读 3,106评论 2 1
  • 赶会大概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它和庙会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冲着人去,一个是冲着神去的。虽然“赶会”慢慢不被年轻人接受,...
    慧眼识鱼阅读 5,792评论 0 4
  • 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四,正值家乡小镇上逢会。 一 阳光正好,天气暖暖的,让人感觉很舒服。吃过午饭,还是跟往年一样,随...
    清溪书苑阅读 2,812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