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的100元吗?【学习分享】

高中的时候吃大锅饭,有一个阿姨舀菜手是抖的,先舀一大勺在我的碗里,结果两下就越抖越少,让我很不舒服,另一个阿姨手也是抖的,先舀一勺小的,然后逐次增加,于是每次我都很希望她来舀菜。

事实上两者舀的菜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我会有不同的感受?

损失规避心理

你在路边看到100元,正高兴着准备捡的时候被一阵风吹走了,按道理你的心情会变成之前没有看到这100元的感受。

不过,事实往往并不如此。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有个老人天天在门前的公共草地上舒适地晒太阳,有一天来了一群小孩在草坪上快乐地玩耍,老人整天被嘈杂的声音影响心情。

于是,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那群小孩说:你们来这里玩耍,我每天给你们每人10元钱。

过了几天,老人说以后每天每人只能给5元钱了,孩子们变得有点不高兴,但还是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再过了几天,老人说以后每天每人只能1元钱了,小孩们愤怒了,决定再也不来这草坪玩了。

看起来很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冷静的思考下是这样的答案:得到1元钱总是比得不到好吧?

小孩们是这样思考的:被拿走9元了,我才不为了1块钱天天答应你来这里玩耍呢!失去的9元痛苦远远要大于拿到10块钱的快乐。

不过人类的天性就是如此的不理性,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感觉常常是不正确的。

古人早就说过类似的结论: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商道及人道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家公司在某年的收益并不理想,往年年终奖每人都有2000多元,连年拿高奖金习以为常,结果那年老板发现每人最多能发200,于是老板放出小道消息:公司效益不好,今年要大幅要裁员!公司人心惶惶,年末老板站出来说:公司决定无论多大亏损都不裁员,并每人发200元作为鼓励。所有员工欢呼雀跃,认为来到一个好公司,于是更加努力工作。

那么商家应该如何运用损失规避心理呢?

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规避了顾客考虑旧的商品怎么处理的问题)

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同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框架表述,对一个女孩说你笑起来的时候不好看,这样听起来就很不舒服,不如说你不笑的时候更好看)

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因为顾客体验了一段时间商品,快乐的感觉是不愿意损失的)

想一想你经历过的一个利用“损失规避心理”的商业案例。

作为顾客,我们只能了解消费的心理原理,通过不断地学习,正确地思考,才能渐渐摆脱本性的束缚,直到有一天:就算发现自己吃亏了,也能承受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