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0期“阅”专题活动。
从小我就不喜欢读书,也不会看一些课外书,哪怕是到了初中全班女生传看的热门小说,我也只是翻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一直到了大学,我才开始去图书馆。
由于我的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周围没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所以我决定要多读书,把小时候没有看的书全部补上。
我想仔细回想了曾经老师提到过的书,再在网上找一些评分比较高的书,在图书馆各个角落找到它们,把它们全部带回宿舍,而后开始打牌。
总是打牌,我的心里生出了一丝不安,于是我拿起了一本书。但是白天对着书本虽然每个字都读了,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看。我又拿起了牌,选择在晚上熄灯之后看书,熄灯之后看书大概是高中留下的习惯吧。我总觉得点着小台灯看书更有氛围,也更容易入睡。
直到大学毕业,我也不记得我看了什么书,但是很多书我都见过。
工作之后更没有大把的时间看书了,尤其是走到哪都背一本书会很不方便,公交地铁里挤来挤去也拿不出来书。直到某一天我发现了“微信读书”,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所有想看的书,还能查询,最重要的是手机上看书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看。唯一不好的就是长时间看着屏幕眼睛会不舒服,不过也不会有太长时间。
自从有了微信读书,每一个外出的日子都是在地铁里一只手扶着栏杆,另一只手拿着手机,我也变成了低头族。书架上的书陪我度过了很多早晚高峰,也陪我去过这个城市很多偏远的地方,也让我在嘈杂的地铁里完全沉浸其中。其实在地铁里看的书也不多,时间比较碎片化,我看书又很慢,总是反复读一段,很多书也只是看过。
后来也买过一些纸质书,大部分都在书架落灰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用书盖泡面。最近工作比起夏天那几个月要轻松一些了,也该拿出书继续读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小说,读进去之后总会带入,好像我们之间也在进行对话。书中人物的遭遇也会牵动着我,他的遗憾我也久久无法释怀,直到他释怀了,我才会释怀。每看一本小说总想马上知道结局,但是结局要来的时候,又有些舍不得结局。一本小说的结局就好像我一个阶段的朋友要离开了,我们很长时间不会再见到。
合上书,关上手机,我还会沉浸在书的情节里。有时在生活中看到相似的场景或者是物品的时候,也会下意识想到书里的他们。他们的经历是我没有经历过却又真切的生活,也会共情他们。
最近朋友在看《士兵突击》,我又翻了翻以前看书时画的笔记,突然就和朋友一起学许三多说话,那种超绝的钝感力,如果不是知道我们在模仿,真的会生气的。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让人醍醐灌顶的话,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活,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一度也拉了我一把,后来我忘记了,现在我又记得了。
好好活,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