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文|零露

日录:21天计划|诗词赏析

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和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同苏轼一样属于豪放派词人,合称“苏辛”。本是一个将领,可惜壮志难酬。借写诗词来抒发心中满腔爱国豪情,拓宽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今天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 66岁,闲置多年的他被启用为淅东安抚使,表面重用其实只不是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身份招牌做号召,此时的辛弃疾虽知道难有所为,但是到任后依然积极的作军事进攻,一次他到京口(三国时吴国皇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北固亭做巡视时,登高怀古,心中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千古佳作。

词大意:历史经过几千年变换,再也找不到像孙权、刘裕那样子的英雄人物。孙权当年所建的故宫歌舞楼台还在,当年的英雄人物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早也不在了。斜阳下,上满杂草的的树木的普通小巷子,听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领精锐的部队北伐,先后平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失地是何等的威武。

可是刘裕儿子刘义隆却是好大喜功的人,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的北伐,兵至长江北岸而被对手重创无功而返,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有机可乘挥师南下。

我回到南方已经四十三年了,当年金人完颜亮发兵南侵,以扬州作为基地,为了反抗金人入侵战火逢烟四起。而如今天已经是一片平静,沦陷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金人的统冶,开始对新的统冶者供奉膜拜。还有谁会记得,曾经为年老的年老的将领廉颇(借喻自己),饭量是否还好?(借喻自己可能和当年赵国大将廉颇一样境遇,启用而不信任他,报国无门,壮士难惆)

名家点评:白寿彝《中国通史》: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尘里微光阅读 765评论 0 2
  •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
    胖字阅读 1,110评论 0 0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眉间飞雪阅读 7,280评论 0 2
  • 烟, 稍染, 芳草芊, 弦月刚暖, 杯盏交错间, 君子如玉知敛, 一舞倾尽天下颜, 席宴收场犹忆其艳, 琵琶一曲间...
    沐岚雪源阅读 229评论 0 0
  • 心理学和佛教都经常提到当下这个词。我觉得,当下的关键在于专注和体验。 所谓专注,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专注在当前所做...
    ivisliu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