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需要厌恶的只是那些真正水准很低的书。”这段文字是摘自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白说》。

《白说》中的经典语录数不胜数,之所以选择这一句语录作为开头,可能是因为这句话打开了或者说是扩大了我阅读的视野!
《白说》一部只看书名是就让很多读者感到乏味,没有同大多数书籍那样有吸引人的名称与介绍。以至于很多读者一直放在箱底,到只有等你翻开了它!才发现它能将你心灵引导的更加开阔。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同《瓦尔登湖》一样给你心灵上慰籍—“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我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又如同《培根随笔》那样文字温暖却又理性—“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怀着好奇心看待每一次失败,试着弄明白,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提醒自己,要开启某种更好的人生?
成败与否,不在当下,往往需要历史的追认”;
它更像社会的放大镜放大了当代社会上的存在的瑕疵与诟病—“我们很多人都是走得太远,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了。为名忙,为利忙,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原本为了这些事情忙,是因为觉得它们跟幸福很近,可是后来把幸福都忘了。每天焦虑、烦躁、难过、憔悴,玩命地挣钱,却从来没有花钱的时间”。

作者白岩松用独特的新闻学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当代社会!他以学者的身份告诉迷雾中的青年人“不挣扎不绝望不算青春”。同时时刻告诫青年人“如果总在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的时光,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这本书籍等名称也特别有意思“白说”,究竟是白岩松说的话被称为“白说”,还是作者幽默的自我调侃“有些话说了等于白说,又有几人会静下心来阅读,又有几人会为此走心呢?”

而《白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语言朴素而有力,简单却也透彻,随意但不失精准犀利。书中的很多话共同组建了一条通往心灵的光明大道。我至今没想明白一本没有特别精彩的故事情节的《白说》我是如何感慨良多,且记忆犹新的。可能这就是言语文字与心灵沟通的神奇力量吧!
我是惘璞,一个萌新写作人!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