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遇见美好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几天拜读江哥的作品《在深圳遇见美好》,我也想写一写在深圳遇见的美好。于是,就有了这篇同题作品——《在深圳遇见美好》。我总是感叹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也怀念着在深圳遇到的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小苏 

        2006年的5月,是我进厂的第三个月。第一个月的工资发得少,还没熬到月初,我早已经“弹尽粮绝”了。发工资当天,全厂停电,放假休息。室友们都出去玩了,因为没钱,下了夜班我就回宿舍睡觉,早餐和午餐都没有吃。大概下午两点的时候,我正睡得迷迷糊糊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我。我努力翻过身,睁眼一看,是同宿舍的小苏,山东聊城人,已经在厂里干了七八年,是老员工了。“朋友都出去玩了,你陪我出去吃饭吧,我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小苏站在床边说。毕竟不熟,我不好意思麻烦人家,拒绝了他的邀请。“走吧,吃了饭就回来。”他拉我起来了。盛情难却,我只好随他一起去了。

        我俩来到厂门口的一家面馆,小苏跟老板很熟,显然是这里的老顾客。他叫了两碗刀削面,吃面的时候,小苏跟我说他的一些情况:家里正在修建房屋,他也在为自己的婚事做着准备等等。小苏鼓励我好好在厂里干,一定会有前途的。

        吃完面,我感觉浑身有了力气,舒服多了。小苏说有点事要办,先走了。我回宿舍拿银行卡,准备下午工资到账了取钱,请小苏吃一顿饭。我取完钱回到宿舍时,天已经黑了,室友们都回来了,唯独没见小苏。“你们有谁看到小苏没?”我问。“小苏啊,刚才坐火车回老家了。”答话的是小苏的山东老乡王涛。王涛告诉我:小苏家里的房子建好了,他回家结婚,打算在家里做点小生意,不会再来深圳了。王涛还说:“小苏本来很早就准备回去的,因为没钱买车票,只好等到发工资才回家,他以前攒的钱全部都寄回家了。”小苏自己没有钱,还要请我吃饭,虽然只是一碗刀削面,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我向王涛要了小苏的手机号码,去厂门口的“话吧”给小苏打了一个电话。我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小苏听了,笑着说:“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不容易。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你要是想报答我,就尽你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听完小苏的话,我顿时泪流满面。 

        转眼,十八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小苏过得可好?是否还记得当年对我的帮助?每次想到小苏,我总是对他充满感激和谢意。

                              江哥

      江哥来自湖北。我和江哥因为文学结缘。那时,我俩的文学作品总是发表在同一期的内刊上。2008年5月,公司为了发展员工的业余爱好,成立了文学社。文学社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我俩不期而遇,并且一见如故。

        我们总是在公司的商业街或者餐厅遇见。每次,我俩都要聊聊文学。一段时间之后,江哥调动工作至公司总务处,兼职收发员工信件。每当有我的信件时,江哥总是会打电话给我:“兄弟,有你的包裹或快递,你抽空过来取一下。”当我收到杂志社邮寄的样刊或是稿费单时,江哥总是笑着夸赞:“恭喜兄弟,你真厉害。”“谢谢江哥,向你学习。”我回答道。每次看到江哥的作品发表,我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他“报喜”,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江哥多次说过:“我的作品发表了,亮子兄弟比我还要高兴。”

        2010年9月,我调动到公司的另一个厂区工作。虽然没在一起工作了,我和江哥的联系从未间断过。我们经常打电话聊文学,谈人生。后来,嫂子也来深圳工作了。周末,江哥总是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江哥和嫂子热情好客,提前准备我喜爱的水果和饮料。江哥厨艺高超,做的饭菜味道可口,我总觉得吃不够。我和江哥趣味相投,经常一起吃饭、喝酒、散步、看电影,享受着美好的业余时光。江哥就像大哥一样,无微不至照顾着我。

        2011年初,我所在的厂区成立了各类文艺社团,经常组织采风活动。我每次邀请江哥参加活动时,江哥总是爽快答应。活动中,江哥热心帮忙处理事务。遇到问题时,江哥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和江哥经常一起参加文学活动和赛事。如果有幸获奖,我们在拿到奖金后,找个小酒馆喝顿酒,简单的几个小菜,一瓶白酒,聊着文学、谈着理想,酒足饭饱,各自回家。这就是我们庆祝的方式。

        2013年年初,我在老家县城买房缺一点资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江哥借钱。江哥二话没说,当即取了钱送到我手里。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正是江哥借我的这笔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手头稍微宽裕一点,我第一时间把钱还给江哥。我觉得不能辜负江哥对我的那份信任。江哥在老家买房时,我的房子正在装修,没能帮上江哥的忙,我心生愧疚。

        在深圳的那些年,我和江哥一起吃饭喝酒的次数最多。我俩谁想喝酒了,打个电话给对方,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定能准时赴约。要是谁需要帮助了,只需打个电话,对方一定会全力以赴。江哥的真诚与友善让我感动,我们十多年的友谊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得深厚。

                              强哥

        强哥来自甘肃,我俩是西北老乡。认识强哥,是在公司文学社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那是我调到新单位第一次组织活动。新手没经验,遇到问题容易慌乱,一个小伙子总是热心帮忙处理突发情况,并不断安慰我,让我第一次组织的活动得以圆满结束。事后,通过聊天得知我俩是西北老乡。为了方便交流,我们相互加了QQ。那时,我负责编辑公司的内刊,时常收到强哥的投稿,他的古诗词方面功力深厚。我把强哥的稿件转投到集团内刊时,他的作品多次得到主编的称赞。

        后来,我再次调动工作,来到强哥所在的部门。我俩见面的机会多了,时常相约去公司附近的西北风味饭馆吃饭。我们经常每人一碗臊子面,几盘凉菜,两瓶家乡的白酒,聊着文学、聊着历史、聊着未来。酒至酣处,我俩总是热泪盈眶。我和强哥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强哥是个自律的人。每个周末,他都会早起到公园晨读,再跑步一小时。此时,我还在梦中遨游。强哥多次约我周末一起晨读、锻炼。我总是以“起不来”为由婉拒了。同事们总说:强哥总是活力满满,亮子却是萎靡不振。个中缘由是因为我太懒了吧。

        记忆里,强哥回家过年的次数不多。每年我回家的前一晚,一定会和强哥喝一顿酒。喝完酒,强哥去我的租房帮忙贴春联、收拾行李、打扫卫生。忙完这些,早已夜深人静。我站在阳台上,目送强哥摇摇晃晃地回家。“亮仔,我到家了。”接到强哥的电话,我这才放下心。不一会儿,我和强哥收到给对方写的一封信,说说这一年的经历和感受,感叹时间过得飞快。很多事情,我俩总是不约而同。这么多年,亦是如此。

        每次,我返回深圳后,放好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上江哥、强哥一起喝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5月2日,我下了飞机,约了江哥、强哥一起到北方面馆喝酒,我带了家乡特产给他们尝尝。我到租房放好行李,瓢泼大雨随即而来。我们三人商量了一番,决定聚会继续。那晚,屋外风雨交加。我们三人在屋内喝酒、聊天,好不惬意。聚会结束时,风停雨住。这就像我们三人的友谊,风雨无阻,坚不可摧。

        其实,在深圳遇见的美好远不止这些,还有为我工作提供帮助的魏老师、聪姐、文哥,为我提供住处的小白、无偿将租房转给我的老吴、召召,每年春节都邀请我一起过年的丹姐、文文,拖着病体为我践行的小晶、丹丹等,不胜枚举。他们为我所做的事情,不是一句简单的谢谢所能表达的。我能做的就是心存感激,愿我们友谊长存,祝福大家所得皆所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