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分布式事物解决方案(五)

内容简要

1.springboot 事物原理

2.什么是分布式事物

3.分布式事物处理的几种方案介绍

一、SpringBoot容器的事物管理

1.自动注入开启事物

在spring mvc项目中,需要开启事物管理的时候需要在配置类中添加@EnableTransactionManagement注解,而springboot项目可以不用添加改注解,因为springboot项目启动时候自动注入了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transaction.TransactionAutoConfiguration类,它已经自动注入了EnableTransactionManagement:

由上面的配置可以看出,springboot项目默认已经开启了事物管理。

2.事物核心处理逻辑

ProxyTransactionManagementConfiguration配置类中定义了TransactionInterceptor拦截器,并且该bean的定义上配置了@Role(BeanDefinition.ROLE_INFRASTRUCTURE)注解,也就是springboot在ioc容器初始化过程中会对带有@Transactional注解的类、接口、方法进行代理拦截。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事物处理的本质核心逻辑:

上面代码的处理逻辑分析如下图:

说明:

第一步:将connection自动提交设置为false.

第二步:执行业务代码

第三步:业务执行正常则提交事物,否则回滚事物,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是在使用jdbc事物时不要讲业务代码进行try...catch,这边源码可以看出,如果对业务进行了异常捕捉处理,那么事物将不会进行回滚。

二、什么是分布式事物

相信大家对事物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分布式事物呢?说白了,分布式事物就是多个事物它们不在同一个jvm进程或者数据库本身就是跨数据库访问的,如下图举例说明:

三、分布式事物处理的几种方案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分布式事物处理方案一般采用2PC、TCC等模式,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他们的工作原理。

1.二阶段提交(2PC)

二阶段提交顾名思义就是将事物提交划分为两个阶段,下图涉及到两个名词这里解释一下(TC:事物协调者,负责整体的事物管理、开启全局事物、监听事物参与者的事物执行状态、执行结果通知参与者。事物参与者:一次分布式事物过程的一个事物分支,负责上报自己的事物执行以及事物状态上报)。

这种两阶段的模式主要的特点是:

1.运行在同一个项目中

2.从方法调用开始事物资源一直占用,直到整个事物完全结束才释放。

3.事物的强一致性,没有任何中间状态,且操作方式为同步方式

这种方案对应的中间件框架可以使用atomikos开源框架,它实现了JTA规范。

2.TCC模式(Try-Confirm-Cancel,两阶段补偿型方案)

TCC模式也是分为两阶段提交,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2PC最大的不同在于一阶段Try的过程中就直接对数据库进行了提交,如果事物异常则各自在自己的本地事物中增加补偿逻辑处理。

TCC模式的开源框架有:tcc-transactionByteTCCspring-cloud-rest-tcc等,tcc模式的变种也有很多,如阿里的分布式事物架构seata(以及对应的支持集群部署的GTS,很遗憾gts要收费),tx-lcn等等。

3.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解决方案

2pc和tcc模式的分布式事物解决方案是同步的方式,这种也可以成为刚性事物。除了同步方式外还可以使用MQ采取异步化的方式遵循互联网方式的分布式数据一致性BASE理论,这种事物处理可以称之为柔性事物。

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解决方案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消息的发送一定准确,只要消息发送成功,消费端可以认为最终也会进行消费。生成者和消息者都会有定时任务进行消息补偿发送或消费。

本文暂且先介绍到这里,后续会采用实际项目代码案例进行详细讲解。下一篇文章会重点介绍TX-LCN的使用以及工作原理源码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