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第七章(3)

今天介绍虚假的两难境地及其两个子类。

假如上篇文章中,老婆对老公说:“喂,如果不洗碗,脏碗会堆得满水池,你宁愿那样吗?”老婆给老公出了一道“选择题”:要么洗碗,要么满水池脏碗,无法洗其他东西。但是老婆只给出了两个选项,而实际上还存在其他选项,比如稍后洗碗或者把脏碗先从水池里捞出来。

在还有其他选项时,却局限于两种极端的选择,就犯了虚假的两难境地的谬误。

再举个例子。

学生:我打算高中毕业后就去工作,我不想上大学了。

老师:你想一辈子当个农民吗?

这个例子中,老师的“论证”相当于:你要么上大学要么就当农民,既然你不上大学,那你就会是个农民。但是老师提出的这两个选项都可能为假,学生既不想上大学也不想当农民。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虚假的两难境地和稻草人谬误可以同时发生,稻草人谬误被用作虚假的两难境地谬误的一部分。想让我们接受X的人,也许不仅仅无视Y之外的其他选项,而且还夸大、扭曲Y。

既然有虚假的两难境地,那也应该会有真实的两难境地。假设你家冬季需要供暖,而且当地可用的供暖方式就是气暖和电暖两种。因此,如果你家没有电暖器,那就说明你家的确在使用气暖,因为这是唯一剩余的选项。

只要在合理选项被忽略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虚假的两难境地。因此,在因选项Y为假而接受X为真之前,要检查X和Y是否都为假,要特别注意寻找第三个选项,以免陷入虚假的两难境地中。

“如果X政策不能完美满足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拒绝X。”仅仅因为X政策不完美就贬低它,这是完美主义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之一。你不能因为警察不能阻止一切犯罪或者逮捕一切犯罪而不要警察吧?

另一个虚假的两难境地的子类是划界谬误。这里划界提供的选项是,或者有精确的划界点,或者整个过程自始至终没有区别。

举例解释,一个不富有的人不可能靠我们给TA一元钱就变得富有。但如果我们给这个人500万,一次给一元(非常迅速的),TA就富有了。但是根据划界论证,如果不能精确指出哪一元钱使得TA变得富有,那无论给TA多少钱,TA都不可能富有。

可能有些谬误有重合,但是这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能识别出错误之处,而不是纠结于归类或命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文翻译版封面 国外原版封面 《批判性思维》 作者: [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 [美]理查德.帕克出版社: ...
    荷茗阅读 7,421评论 0 12
  • 对于很多人来说,“批判性思维”这个术语并不陌生。在许多通用的“人才”标准中,“拥有批判性思维”常常被归结为其中一点...
    冰少阅读 4,332评论 4 8
  • 周二 以下是日常 今天特地要加一个周二,因为这是这周工作量最大的的一天。上了满满的五节课。在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学...
    王啊白阅读 3,034评论 0 0
  • 萌的高中生活局势紧张,来自环境也来自自己的梦想实现必要的条件支持,每当有机会能够博她一笑,调剂一下紧张的节奏,我都...
    愿做佛前那朵莲阅读 1,248评论 0 1
  • 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年中了,是不是要写些什么记录下这过去的半年时光,要不然很多想法很多感触可能都会忘记。这半年,现...
    英伦小兔子阅读 4,106评论 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