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为朋友所拍)
黄草梁,陌生的名字,神秘的地方。带着几许期待,几分兴奋,离开了喧嚣的都市,随着山势,一点点地进入这个未知的地方。耳朵一阵阵的发疼,这是在告诉我,一点点的,我离天空越来越近了。
天色渐晚,但我们还在崎岖的山路上迷茫着,那个叫黄草梁的地方究竟在哪里?难道担心被我们这些来自浑浊尘世的人们所污染而悄悄地藏起了踪影?左拐,右拐,问了山民,询了路人,查了地图,看了路标,油箱渐渐空了,可连个黄草梁的痕迹都没看到。我不由得焦躁起来,开始暗暗地憎恨起这个叫黄草梁的家伙。
加满油,再次启程的时候,黄草梁好像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一样,带领我们驶进了它的一方山水。一条小路,几座房子,这就是我们要住宿的地方。点了四菜一汤,聊着即将开始的旅程,曾有的焦虑和憎恨随着深夜的降临而飘远了。
凌晨5点,穿衣,洗漱,推开门,稀稀拉拉的小雨让我们多了几分担心,但我心里却坚信太阳会驱散乌云给我们带来晴朗的一天。带着这份自信,在拂晓迷茫的大雾中,我们踏上了寻找黄草梁的征程。
天亮了,黄草梁到了,沿着盘山路,好像进入了云海一样,车在云里行,人在云中坐,这不由引得我们下车跳入云海。静静的山,偶尔的鸟叫,好像这山,这鸟,这整个世界只有我们几个,都属于我们几个来自城市的孩子。
伴着云雾,我们来到了黄草梁脚下,太阳不但没有露个脸看我们一眼,反而有要下雨的迹象。好像山神也觉得在这样的天气还来挑战黄草梁的人一定是勇士,因而给我们一根登山杖以示奖赏吧。真幸亏这跟手杖,不然真有摔个人仰马翻的可能。
上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总感觉有无限的动力驱使我想登高原望。我奋力的向上爬,把别人甩的远远地,从上面看着他们气喘吁吁地往上爬,一股得意洋洋的笑容挂在我的嘴角。过了一段人工修筑的小路,山的本来面貌便显露出来,黄草梁对我们的考验也开始了。穿行于山间小路,草间树丛,我们成为了自然地一部分。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小雨,雨越来越大,我们不停地祈祷小点小点,停吧停吧,但似乎天公在跟我们开玩笑一样,不但不停,反而越下越大。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好在是上山,问题不大。突然,我们发现雨点变成了晶莹的冰渣,一点一点,晶莹剔透的落在我们的头上,眉毛上。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冰渣变成了美丽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红色,绿色的叶子上都跳跃着洁白的雪瓣,互相映衬着,为我们展示着从未见过的景观。我们戏谑地称这为2010年的第一场雪。
雪花飞舞,绿树相伴,谈笑风生中,一股狂风袭来,顿时,漫天黄叶飞舞,置身其中有梦幻的感觉。真想记录下这一刻,就在我们等待大山重现那一刻时,狡猾的大山却把风婆婆悄悄地唤回,留下我们蓦然神往后,悻悻地离开。
终于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顶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荒凉,与山下秀美的秋天相比,这里绝对是严酷的冬天。淘气的风婆婆好像发怒了一样,使出全身的力气将细小的石粒吹向空中,喷洒在我们的脸上。疼,太疼了,我从来没经历过如此的飞沙走石。此时,大雪已经把山顶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四个小时的攀登后,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我们不禁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勇气,一番商讨后,一致同意,返程。
山上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这对我简直是个挑战,我的鞋很滑,几乎是一步三滑,且难以分辨哪里是路。上山时还健步如飞的我,现在几乎是寸步难行。鞋早已湿透,冰凉刺骨。肚子又不争气的唱起了空城计。此时,居然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山洞,简直是上天恩赐。拿出烧鸡,馒头,香肠,军备粮食,喝着冰冷的矿泉水,我们开始了山顶洞人的生活。浑身冻得发抖,心里不由地开始打鼓,我能不能下去,会不会滑落山谷,一幕幕惨剧在我脑海里不停上演着。风卷残云地吃完后,收拾好垃圾,我们踏上了那条让我胆颤的小路。
走过白雪覆盖的山上部,我们来到了山腰,雾散了,雨停了,这里的景色好像又跟来时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忘却了冰冷和狂风,重新投入了秋天的美景中。山连着山,层层叠叠的;路绕着山,隐隐现现的;人拍着山,山衬着人,融融恰恰的。流连于山间美景,停停走走的,又四个小时过去了。经过八个小时的跋涉,我们回到了秋意浓浓的山脚。登山杖立在了山脚,希望能为下一个人减轻上山的困难。
我们登的这面山,没有任何景点,十里坪,落叶谷,七座楼,一个也没看到,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但我们看到了不同季节下的黄草梁,这确是额外的惊喜。看到远远等候我们的汽车,我从心里大喊“我们回来了”,真的太高兴了。带着一种自豪,我们向一群陌生人讲着山顶的种种,展示着我们的照片。
发动了引擎,在暖气充沛的车里,我们缓缓地离开了黄草梁,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黄草梁,再见,美丽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