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余光中老人,终于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

有一位诗人,今天终于了却了心愿。

有一位诗人,他曾经写的《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这位著名诗人就是余光中,今天在台湾高雄离世,享年89岁。他在1992年首次应邀回大陆后,往返两岸达60多次。在2012年,他还做了北京大学和澳门大学的住校诗人。

一位多年在美国,台湾任教的作家,他的作品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他的离开上了内地热搜前三。这样的结局,也是“坦然睡在大陆上,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一种形式吧。

下午16:30分左右的数据

余光中八十多高龄时仍然热衷教育和创作,他自嘲自己是“长销”作家而不是“畅销’”作家。他说喜欢爵士乐,骚灵音乐还有摇滚,连腾格尔他都认识,是不是很可爱的老人?

我最喜欢他的《忆李白》,调皮中带着豪气。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我最感动于他的《今生今世》,朴实真挚得就如发生在眼前。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我最赞叹他的《浪子回头》,意境深,用词妙,言简意赅。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而两岸三地甚至海外华人的共同回忆,非他的《乡愁》莫属,还有英文版本。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中国日报曾写道:余光中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愿老人在祖国的怀抱中,走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