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越焦虑越爱刷手机?

我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一旦发现手机不在身边了,搞不好还会慌乱、焦虑、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开始玩手机只是想放松一下,可玩着玩着,想到工作或生活有那么多压力,就根本不想放下手机。


为什么我们会对手机上瘾?

1.高焦虑人群更容易手机成瘾

当我们受工作压力困扰时,最常想到的减压方法就是玩手机。

英国德比大学研究人员在线调查640名13岁至69岁智能手机使用者,发现受情绪问题困扰的调查者容易把手机当成放松手段,过度使用手机。

1.焦虑程度越重,手机使用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手机提供了一种虚假快感,这种快感能缓解现实焦虑。

在手机提供的虚拟世界中,你想要什么,只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能得到满足。

奖赏来得如此容易,让你忘却了让人沮丧挫败的现实生活,你迫不及待追求下一次快感体验,再刷一条微博、再看一个视频、再开一局游戏……手机成瘾由此形成。

2.手机成瘾与多巴胺有关

手机成瘾跟酒精药物等物质成瘾一样,都跟大脑的多巴胺奖赏通路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传递欣快感的神经递质,它让人们不断产生“再来一次”的期待,从而诱发成瘾行为。

短视频5秒钟就引人爆笑的包袱,朋友圈动辄几十上百人的关注,让大脑的多巴胺分泌激增。

从前期的快乐满足到戒断焦虑,再到你无视现实沉迷手机,直至控制不住自己,你被手机奴役了。

3.停止手机依赖,过有意义的生活

玩手机并不能真正帮我们缓解现实焦虑,它不过是虚幻的逃避策略罢了。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信号,提醒你有威胁存在,需要通过行动解除威胁,而逃避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无法化解焦虑。

人类这种复杂的高等动物,不只追求单纯的快感,还追求意义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当你完成极富挑战的工作任务,你会感到由内而外的满足与充实,这时大脑分泌的是一种叫内啡肽的天然镇定剂,它能让你感到宁静与愉悦,帮你排解压力和不快。

内啡肽与多巴胺不同之处,在于内啡肽需要人们付出实际的努力才能获得,且它带来的快乐是真实、持久且有意义的。


当你因为学业或工作的压力,忍不住要拿起手机时:

1、建议自己设置一个停止时钟,防止成瘾失控,番茄钟的方法值得推荐。

2、找一个能一块儿运动或者娱乐的人,让他(她)对你进行监督。正所谓人都有惰性,所以需要别人给你一点压力,跟别人约好每天做什么,到时间的时候让他(她)去催你,久而久之就会摆脱手机依赖!

3、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只要你走出去,慢慢的就开始适应着在外边玩的生活,而不是一直低头玩手机!

4、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网上有很多这种APP,可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到时间后就会待机,强制的让自己少玩手机!

5、学会多看纸质作品,多看书还是挺好的,也能让你摆脱老玩手机的困扰!

6、关闭手机流量或者流量包的少一点。缺了流量的手机你绝对不会一直玩,因为玩一会就没什么意思了!

此外,用冥想、静坐、直面问题、求助他人等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来替代玩手机的操作,能让我们过得更健康、更可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