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的概念出现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庄子的修养方法就是心斋。
从字面上,心斋,心要守斋,这个大家都听的懂,可怎么做呢?庄子谈到这一段时候特别用耳朵听声音来解释,很有趣。他说,你不要用耳朵听,你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
变成有三种听法,第一种是耳朵,一种是心,一种是气。你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个,他说你用耳朵则能听到声音。比如我现在听到演奏音乐的声音,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用耳朵去听,只能了解现象。什么叫用心去听呢?比如你说一句话,我听懂了,我了解你描写的现象,或者你说外面有一架飞机,我听了这句话,我知道外面有什么现象了。所以你用耳朵、用心去听代表理解。
那什么是用气去听呢?用气去听他说是“虚而待物”四个字,这跟听有什么关系?等于我的心要变成“虚”,空、虚,“待物”两个字是指准备迎接万物。
就是说我的心本身是空虚的,代表我没有任何成见,外面有什么,我就让它出现原形原状原貌,就好像我的心变成一面镜子,很干净的镜子,外面任何东西过来了,真相就照出来了。
这跟前面的心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呢?这让人想起另外一段,庄子说有三种声音,叫:人籁、地籁、天籁,这三种声音的区别是在《齐物论》里,庄子只是点到为止。
庄子里就借着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老师靠在桌边睡着了,学生看老师的样子很奇怪,今天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呢?他提到一句话,这句话出现很多次,叫做: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这个老师的修行,身体像枯槁的木头,枯槁的木头不会发新芽,不长新叶,枯槁,一段木头在那里不动了。心若死灰就是说东西烧成灰以后又用水浇熄了,叫“死灰”不会再复燃。
身体像槁木一样,心像死灰一样,那还算人吗?所以老师的神情让学生感到很特别,问老师是怎么一回事?老师这时就转移话题说:你知道什么叫做“天籁”吗?你只知道人籁。籁是一种乐器,用竹子做的,有点像笛子,中间空的,所有用竹子做的中空的乐器统称叫做:籁。来可以通过人演奏出声音来。
什么叫“人籁”呢?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