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我和董卿之间,原来差了一个它

她是央视当家花旦,2017年,她43岁。
从上热搜的春晚口红色号;
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妙语连珠、信手拈来;
到《朗读者》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的首次尝试;
再到《开学第一课》中采访许渊冲先生充满敬意的“三分钟三跪”。
一直以“温婉才女”、“大气主持”形象活跃在大众视线中的她,从未停止阅读。

——“假如我几天不读书,会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她,就是董卿。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六期中有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选手用诗词来创作歌曲,董卿送给他一首叶赛宁的诗《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
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
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换了是我,大概只会鼓鼓掌,赞叹一句:“好棒啊!”即使我同样想起了叶赛宁的这首诗,场面可能会是这样的:

我想到一首诗,很符合现在的意境。可惜我想不起来诗的题目,忘记了诗人的姓名,也忆不起哪怕半句诗。

论阅读量,董卿肯定比我多。那她为什么能在许多时候都能准确说出符合当下情景的字句呢?

你的模糊印象和董卿的精准定位之间,差了一个阅读清单。

001  不成体系的知识,就像一盘散沙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书倒也读了不少,却总觉得收效甚微。半信半疑地听着“你读过的书,都体现在你今后的人生里”,可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见自己有多少长进。看着一些内容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感觉倒是经常困扰你。

如果有的话,不妨试试建立阅读清单。

建立阅读清单,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蓝图,是辅助记忆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董卿之所以能做到妙语连珠、信手拈来,是因为她大量的有效阅读构建了强大的知识体系网,不同的情境触发了不同的知识块,她自然而然能在镜头面前脱口而出。

不成体系的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用人碰,风一吹,就散落在风中,无影踪。

002  “精武门”助你“言惊人”

第一层“门”——粗分类,确定大脑里的知识版图。你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形式、知识领域、时间段等等在脑中定下疆界。

第二层“武”——微扩展,找到知识体系及脉络。如果说一级划分是把一个大蛋糕坯分块,那么二级划分则是给小蛋糕加上各种口味的配料,做出黑森林蛋糕、抹茶蛋糕。

第三层“精”——显微镜,概述一本书的性质、内容摘要和指导方向。对每本书进行全身体检,形成检验报告。

学好“精武门”,写文章不愁了,说话时引经据典不嘴瓢了,连撩人都长进了。

003  免费补丁(先马后试)

随着阅读量不断增加,清单也需随之优化升级,这时补丁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

补丁一:对照已读书目,补充知识短板。比如你爱情小说读得多,情感故事写得好。但逻辑较弱,就可以在你的阅读清单里加上逻辑类书籍。

哪里不会补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知识体系。So easy!

补丁二:查书评。书评是广大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通过书评你可以了解到书的大致内容、优缺点、主要读者群,结合自身读书需求,实现快速决策。


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得是你读得、用得准确明白。否则不过是满腹诗书气,脑中一片白雪茫茫真干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