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雄村游记

晚上我住在歙县雄村。

看过电视剧《戏说乾隆》的人都知道,乾隆下江南时带着一个宫女(春喜)、两个武功高强的太监(贾六、宝柱)和一个饱读诗书、办事机敏果断的贴身大臣(曹大人),这曹大人就是以曹文埴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雄村就是曹文埴的老家。

曹文埴,系曹操嫡脉后裔,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五年(1835),历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

曹文埴更是京剧的鼻祖,1790年8月13日,是乾隆80岁寿辰,曹文埴把自己私家的“廉家班”更名为“庆升班”,赴京晋庆。

雄村的竹山书院是留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由曹文埴的父亲创办,清代名人沈德潜、袁玫、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曹文埴的儿子曹振墉也是从这里走出的,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参观完书院后,我和在路边坐着的一个很不起眼的老人聊天。

聊了没有几分钟,我就发现,他见识广、谈吐不凡。

他的亲戚中有三个院士,有清华大学的教授,研究结构力学,他还跟我谈核潜艇。

我接不住招……

在竹山书院附近,我遇到了一个早年到山东卖竹篮花茶的老大爷,老大爷竟然到过我的老家卖茶,我不禁和他紧紧地握手。

和老大爷畅聊中,知悉下午和我聊天的那位老人竟然是曹文埴的第八代、曹振墉的第七代后人;他弟兄四人,除他之外,另外三人都没结过婚。

我不禁唏嘘。

到过山东的那个老大爷说不管先人多发达,自己不努力是不成的。

前头那位老人所说的亲戚是留在北京的曹家的其他分支,留在雄村老家的无论怎么发展都要差了。

雄村里还有国民党时期和美国联办的中美合作所。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重庆中美特种技术(主要指情报)合作所派来人员和美国教官,在雄村开设了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戴笠任主任,先后办了8期,送来受训的学员达6000余人。

雄村风景区紧挨着桃花渡口,桃花渡里溪水清澈,对面即是青山,我陶醉在这美景里不能自拔,趟水进入了两遭。

晚上住的地方,北邻竹山书院,面对着桃花渡,面对着青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