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慈禧,告御状,受皇封,建功业——汉中奇女子衡寡母的传奇人生

文/妖精婆婆

衡寡母,堪称晚清时期汉中一奇女子,因告御状被慈禧太后皇封为“二品诰命夫人”,从此迎来整个家族的商业盛世,富甲一方,盛名远扬。

昨日游玩汉中城固上元观,在衡家大院流连颇久,衡氏家族建筑群大气恢宏自不必说,衡氏大家庭生活华丽奢侈自让人开眼界,最让我惊奇、惊讶、惊叹的是带领衡氏家族走向辉煌的一代女掌门人——衡寡母。她的传奇人生,足让人反复玩味,研究,体悟。

衡寡母姓张,在丈夫没有去世前,按照当时社会习俗,旁人称她衡张氏。张氏是土生土长的汉中人,十七岁时嫁给汉中城固上元观的土豪衡一做续弦,衡一与前一任妻子没有子嗣,衡张氏嫁给衡一多年依然未育有子嗣,此刻不厚道地猜测土豪衡一患有不育症,但那个年代的男人对这种病是忌讳的,讳疾忌医,生怕别人知道了当笑料。

衡一因此灰心丧气,自己家大业大,有钱有势,却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再加上感染了疫病,内忧外患,就过世了。去世之前,衡一和夫人衡张氏商量,把兄弟衡鹤经的二儿子过继给自家,以免衡张氏孤独无依,以免自家这一门绝后。衡一死后,他的妻子衡张氏成了寡妇,人称衡寡母。

衡寡母忍住悲痛操办完丈夫的丧事后,开始着手过继子嗣的事情,一来那是丈夫的遗愿;二来只有有了儿子,衡寡母才能在衡家继续立足,所以衡寡母对此事非常上心。

衡寡母多次找兄弟衡鹤经商议过继之事,无奈衡鹤经也是大户人家,经济阔绰,且儿子衡尚林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一表人才,衡鹤经怎舍得把儿子过继给寡居的嫂子?

交涉了三番几次,衡鹤经均对过继之事一口回绝。衡寡母恼羞成怒,一纸诉状将兄弟告到城固县府,认为他欺负自己无依无靠,想绝了她的这一门户。此刻,觉得这个衡寡母很有几分蛮横霸道的气质,想要人家的儿子都要的这么不依不饶,理直气壮。城固县令觉得衡寡母不占理,就把这事搁一边,不管不问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够不上立案。

衡寡母的心里可没放下这事,她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她一直在等待机会。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逃亡到西安避难,衡寡母听闻,日夜兼程赶往省城西安告御状。逗留西安的日子,衡寡母听街坊传闻泾阳安寡母通过一些关系攀上慈禧,并将慈禧认作干娘,衡寡母觉得此计可行,打算依葫芦画瓢。

说干就干,衡寡母花重金疏通打点,找中间人介绍,和泾阳安寡母攀上关系,一番交谈,两人经历相似,年纪轻轻死了丈夫,寡居无子,两人惺惺相惜,遂认作干姊妹。

衡寡母再备以重金重礼,由安寡母引荐,见到了避难中的慈禧,衡寡母梨花带雨(此刻脑补衡寡母的长相,身量苗条,伶俐婉转,外表美丽动人,姿态做低伏小),说了自己心里的“委屈之事”,慈禧当面准奏,传旨下来,衡鹤经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衡寡母。

慈禧见衡寡母聪慧殷勤,有胆识有见识,面露喜色。衡寡母便抓住时机,乘胜追击,在慈禧寿诞时又送出重金以及别出心裁的礼物给慈禧贺寿,逃难中的慈禧物质匮乏,对这些当然心下欢喜,未出半月,便被慈禧册封为“二品诰命夫人”,赐凤冠霞帔。衡寡母顿时身价倍增,声名远扬。

衡寡母不但赢了官司,而且提升了身价,她衣锦还乡,回到上元观,当地许多官吏有钱人争相巴结攀附,以和衡寡母交往为荣。自此,衡寡母成为衡氏家族的新一代掌门人,在她的带领下,衡家在上元观、甚至城固、汉中,创办了许多流传百年的老字号商铺,修建了衡氏家族建筑群,繁荣昌盛,人丁兴旺。

衡寡母应该是封建社会最早的为数不多的独立女性之一,和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陕西女首富周莹经历极其相似。这样一个奇女子,独立泼辣,胆识过人,终成事业,个中传奇经历,值得细品,再细品……

一、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衡寡母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识文断字之人甚多,她本人也粗通文墨。这样的原生家庭注定了她不会是眼界狭窄的普通乡间农妇。论读书的重要性。

二、法律意识极强。在我们的现代法制社会,依然有很多人罔顾法律,抵触法律,而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衡寡母已经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为知法懂法,善于用法的衡寡母点赞。

三、人情练达,情商高。衡寡母深谙人情世故,知道人情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她用重金和安寡母搭关系,再通过安寡母引荐用重金见到慈禧,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衡寡母对人情世故不报任何幻想,知道要什么就要用什么去交换,知道“舍”与“得”的辩证关系。

四、有胆识有见识,敢想敢干。用现在的话说,想要什么,干就是了。衡寡母是一个执行力极强的人,本县区打官司不赢,继续上告,那么多的真金白银砸出去,很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衡寡母不考虑这些,先干了再说。一个乡间女子想见到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慈禧,且将自己的诉求表达清楚,的确是胆识过人,非同一般。

五、急流勇退的大智慧。衡寡母告御状深得慈禧太后赏识,皇封二品诰命夫人,又传闻说,还被慈禧认作干女儿。和皇室攀上亲戚的衡寡母完全可以留在西安,留在慈禧太后身边,或者跟随慈禧到北京,但衡寡母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人生的高光时刻,急流勇退,回到上元观,找到最高明的归宿。

衡寡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不可复制的一生,活得特立独行又成就斐然,但并不是说,她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从衡寡母的所作所为推测,她应该是偏执型人格,霸道毒辣薄情。看上兄弟的儿子,不给,告你!明明是家务事,商量不好,告御状!衡家大院里对衡寡母的介绍中“张氏反目诬以‘欺寡嫂欲绝门户’之罪名告官”的描述中,一个“诬”字,说明世人都知道那是一场诬告,可知衡寡母颇有几分泼妇无赖的气质。但一场诬告怎么就赢了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所以必然的走向灭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