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城市 | 那些年来上海看展

第一张照片拍于2010年3月2日16:33,第二张照片拍于2011年2月27日15:00,第三张同日,第四张照片拍于2012年7月26日18:27。

地点都是上海淮海中路1863号东画廊。

前两张是东画廊里的洗手池。当时我是从马里昂巴咖啡馆出来沿着武康路一直走,在武康大楼对面发现了这家东画廊,场地很小,作品也不多,这个颇具形式美感的洗手池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12年再去的时候就变成了卖彩票的,画廊貌似是搬了家,我再也看不到那个洗手池,内心非常难过。



10年来上海的时候,跟朋友去上海美术馆,当时是每个月第一个周一免费,那天3月1号正好周一,觉得很凑巧,没想到里面展出的是陈逸飞的画作。因为不准拍照,我就一幅一幅仔仔细细地看啊,有种拜见祖师爷的感觉,当时就想跪下来拜。

第一张照片拍于2011年2月28日12:50,松下DMC-FS3;第二张照片拍于2012年7月26日15:51,宾得K5。

地点是上海田子坊陈逸飞工作室旧址。 ​​​​

门开的那次我进去参观了,有陈逸飞的调色板、油画框、画架等物,还有浓重的颜料味儿,想想陈逸飞本人曾经在这里画画,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又想跪下来。

后来那地方就上锁了,又去过几次,也没见再开门。



第一张照片拍于2010年5月1日 18:45,第二张照片拍于2012年7月27日 17:08,第三张照片拍于2014年4月8日 12:06。

地点是M50涂鸦墙,同一面墙。

其实每年来上海,我在M50待的时间最多,里面的画没啥好说的,有些到现在都没变过,涂鸦墙倒是每次去都不一样。

现在来了上海反而一次都没去过,听说涂鸦墙已经拆了。



我是高中开始,就想要来上海。艺考报了很多上海的学校,可惜一个都没有成功。上了大学之后,09年起,我几乎每年都来一次上海,当时机票也便宜,99元甚至59元,主要目的是散步、吃青团和看各种画展。

一开始我对上海的印象非常好,那时候世博会还没开起来,天朗气清、人民热情,在路上随便走走就能遇到个小画廊什么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更不乏有大师作品。所看到的画面和用色都非常大胆,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彼时我们大学还停留在不让用纯色画画、老师的画展你们必须来捧场和老师让你画啥你就画啥的教育模式。

我跟上海似乎总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巧合,始终缠着我,割舍不掉。

比如第一次坐火车来上海,从上海南站的地下通道一上来,就被圣光一般的阳光震慑到了。

比如前几次来上海一直住在昌平路,后来在上海工作的地点就在旁边康定路。

比如高中时知道了摄影师马良,后来在上海偶遇到,再后来上了他的书,再后来又在多看做了他的书。

比如某次飞上海的前一晚,刚准备关电脑,0086的编辑跳出来问我对上海有什么印象,后来就印上了他们的特刊《最上海》。

还有林萧其实是我们青岛人,我在青岛时跟她的公司距离只有200米,在康定路的时候跟她的公司距离差不多300米。

我一直以为上海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可现在我对上海的温度已完全冷掉……


没有那么多时间细细整理,仅挑出这几张以窥一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些日,相识多年的旧友来京,在三里屯的小酒吧内,喝着小酒,谈论着大家的近况,也怀恋起从前一起玩乐的日子,恍如隔世一...
    菲克斯阅读 1,859评论 0 0
  • 前言 看了一早上的泛型我很蛋疼,我发现我之前用泛型一直都是不明不白的。 正文 我相信类似于List list =...
    赵志文学编程阅读 3,940评论 0 1
  • 2017年的最后一天,些许的感伤可能要被假期的兴奋冲断了吧!我们将趁假期时间去旅行,购物,约会…但像我这样的应该会...
    姿懿年华阅读 4,429评论 0 0
  • 当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 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发现你被这个世界所爱, 一路失去一路经历一路又在重新拥有。 ...
    教育者杨敬阅读 1,898评论 0 0
  • 变形金刚芝加哥大战里最后一段台词,擎天柱从废墟中缓缓爬起:我们总想回到战争前的平静,我们会经历盟友们的背叛,也会失...
    宇东阅读 3,9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