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你过去的事情》17)开口不易

听妈妈讲你过去的事情

17)开口不易(二岁)

在2003年发生了两个大事,海湾战争和非典。一件国内,一件国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另一小件事,对我们影响很大。宝宝天生皮肤白幼,很容易过敏。那年夏天生了痱子,迁延成痱毒,绵延不愈,直到冬天方罢。其中间无数次求医问药的过程,不愿再提起,就此一笔带过吧。

海湾战争刚平息,新闻传来了非典的消息。虽然远隔千里,但它是借空气传播无孔不入的恶魔,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人家都很自律,尽量不去公园,广场,超市,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

对于我家宝宝来说,广场超市就是他的生存必须地,离开怎么办?

妈妈只能自己想办法,把诺大的院子打扮的像幼儿园一样,来吸引她的注意力。

墙上,地上,都用彩色粉笔画上了图案,花和字母。妈妈和宝宝在院子里,开心地做游戏讲故事。

在那段禁闭的日子,宝宝的语言有了突飞猛进。

平常过日子,即使把家里打扮的像幼儿园,也有腻的一天,不能一天到晚呆在家里吧?

妈妈便骑上自行车架上小座椅,带着宝宝去无人的野外和附近的景区闲逛。那段时间,景区真的门可罗雀,一个人没有。

宝宝玩的很是开心,妈妈是不是很机智?

就在妈妈和宝宝外出的路上,碰上什么妈妈都要停下来,让宝宝仔细辨认特征颜色,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什么用途功能等等。

妈妈就是一个智能讲解机,和宝宝聊的开心,终于,宝宝的金口张开了。

但是由于年龄太小,分辨率有限,常常闹出笑话,让妈妈笑得前仰后合。于是妈妈都一一的记载下来。

比如桔子的英语发音,最初宝宝叫“阿姨”,后来改成了“奥极”。

是不是很好笑,要知道此刻宝宝是一岁三个月。(千万别认为妈妈教宝宝学习,大错特错,妈妈只是在随时随地的日常中提了那么一下。以及放儿童歌曲而已。)

苹果的英语发音,宝宝叫“婆婆”。

看看,水果都是亲人吧?,从宝宝的开口就证明了。

菠萝宝宝叫“伯伯”或者“伯”,那么真正的伯伯呢?又叫什么?宝宝叫真正的伯伯叫“拜拜”。

瞧,这之间是不是有差别?太容易了。

燕燕姐姐,我们都叫燕燕,她也学着叫“丫丫”。

把姐姐都逗笑了,问:“这丫丫也是你叫的?”

谁让咱不懂呢?但是好学啊!后来在妗子家,宝宝看大家都叫妗子的名字,她也跟着叫。

大家听了都笑,宝宝可真是一个爱学的好孩子啊。

在宝宝嘴里,哨子是“嘟嘟”,大概是哨子的声音嘟嘟,那样叫好像也没错。

更难为人又搞笑的是,蚂蚁,是“妈妈”,蚂蚱是“妈妈”,白马是“马”。

天啊!分得清吗?其实宝宝对的,取了马,第一个音节都是正确的。

在一岁半时,宝宝冲破语言的瓶颈,基本的话都会说了。只是短语,只有妈妈听的懂。

妈妈带着宝宝推着自行车出门,门口东边有一堆煤,宝宝一看就叫,“沙,沙。”

妈妈知道宝宝认识沙,因为经常玩嘛,所以准确的叫了出来。

从形状上他们还是接近的,只是颜色不同罢了。妈妈对她说,“这是煤,黑色的。”宝宝接口就说,“黑”。妈妈笑了

再朝南走,转弯有一家人造房子,门口堆了一堆石灰。及走进宝宝又说,“沙”。

妈妈笑了,告诉她:“这是石灰,是白色的,盖房子用的。”宝宝就接口说:“拜拜”。

我们这种说话方式,是不是很萌,很拉风?

再推着朝西转,路过幼儿园的门口,那是我们经常要逗留的地方。

隔着门口铁栏的大门,宝宝抓着铁栏,眼睛被校园里音乐中追逐嬉闹的孩子紧紧的吸引,追着看的出神。

对我们这样带小孩的人,幼儿园总是十分客气欢迎的。

有老师亲切友好的过来打招呼逗宝宝玩儿,妈妈说:“这是老师”。宝宝马上叫:“师”。

老师高兴地夸奖说:“嗯,师,不好发音的,宝宝真棒”。

可老师不知道,我们的宝贝对大石头也叫诗,和老师一个发音。是不是很逗?

在公路上,容易看到大卡车,宝宝看大卡车驶过,高兴的叫:“大”。

妈妈结合她激动的神情,知道她想说的是:“哇,好大的汽车”。

而看见面包车则叫:“小”。

看见鸽子叫鸟,看见树枝在风里摇动叫:“摇摇”。

哎呀,真是爱死了。

在一岁七个月的时候,宝宝语言急速突破,不仅会说话而且会背诗了。虽然是两字句或者四字句,但意思完全可以表达了。

(对于宝宝会背诗一事,妈妈要做个声明。妈妈从来都没有做剥夺孩子童年揠苗助长的事。因为妈妈知道,童年缺失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长大。

宝宝的学诗,完全是无意中的收获。由于妈妈是比较喜欢诗词的,宝宝的书里也有诗词。可能在潜移默化里宝宝记住了。)

那一天,是我们又去三姨家了。当时三姨家新造好了房子,还没有装修。刚到三姨家的宝宝十分生疏,吵着闹着要沙滩。因为妈妈经常带宝宝玩沙。

这怎么办?于是乎,妈妈从门口人家造房子的地方,拿来几铁锹沙子。堆在走廊下的墙根边。宝宝便忘记了陌生,开始忙碌的找海龟下蛋和小动物们了。

很累的妈妈舒服的坐在小竹椅上,扯着长长的声音开始惬意的酸溜溜的吟诗。

“”慈…………母…………” 宝宝也不抬头马上接道:“手中线”。

老妈一惊,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又说:“游子…………”宝宝又接上:“身上衣”。

妈妈花容失色,以为出现灵异现象。赶忙又说:“临行…………”宝宝毫不犹豫地说:“咪咪缝”。但宝宝的说的“咪咪”是吃的“咪咪”(晕,白眼。)

妈妈狂放的大笑,这才是宝宝的语言,有点真实感了。

接着祭出最后一句:“意恐…………”宝宝应口而答:“吃吃亏”。

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了。管她是迟迟归,还是吃吃亏呢!

妈妈高兴地把宝宝举过头顶欢呼:“宝宝,太棒了,你真是太棒了”。

又在宝宝的脸上像小鸡啄米一样吻了无数次。

这是在平日里看图时读给她听,给她讲了意思,谁知在不经意间他竟然都记住了?!!!真是妈妈的小天才!(别汗颜,很多妈妈都这样自恋。)

迫不及待的,妈妈把经常念的几首诗一首首试来,竟然全部都会。无一例外。

名字是,游子吟 ,悯农,登鹳雀楼,春晓。

在这一刻,妈妈心里感慨,说话不宜,成长不易。其间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每一步成长都带来足够多的快乐。

妈妈很幸福,很快乐,这些,都是宝宝带来的。


上一篇反锁事件

下一篇与非典擦肩

目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