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题目上来说,这本书主要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强调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金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互联网方式降低了个人进行金融操作的难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直接进行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提升了资金的匹配性。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和小型的企业或者个人融资需求来说,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性作用。
2、互联网金融仍然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政策角度的考虑,一方面是平衡传统银行和新型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法律、风险方面的监管和控制。具体的监管手段就可能包括对业务范围的限制,对保证金的要求,对交易过程的监督,以及出现风险问题时,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等问题的讨论。
3、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化的实现方式。由于技术的存在,可以创造出很多原来不存在的关系和模式。比如比特币,P2P,风控模型,征信模型。同样的,数据也为新业务的创造提供了基本资源。
4、传统金融服务是集中式交易,而互联网金融是点对点交易。传统金融无法提供点对点交易,一方面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风险控制要求变高,需要大量的核查业务涉及到的甲方乙方的实际信息,第三没有好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第四集中交易可以实现统一的规则管理和制定,避免大量的业务变动...
5、把新颖的交易技术、多元化的交易结构和民主化的权力契约作为互联网依次加深影响金融的三个层次,是我们发掘互联网金融内涵的核心尝试。
6、“经济活动的全面数字化”这篇文章是以阿里小贷这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将商户的数据信息作为一种资产和决策支撑来进行小贷这种金融业务的发展。首先,商户的数据不仅仅是包含账户资金数据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数据,包括销售,进货,库存数据,用户评论数据,货物结构比例数据,店铺运营数据,店铺信誉数据等等,都可以作为贷款审核和额度确认的基本支撑。在这些支撑数据的基础上,需要设计贷款放款模型,当然这些模型还可以从更高的数据维度,包括业务类型,法人的基本信息等等角度进行设计。这些模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多个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具体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经验来进行,同时也可以制定自动调优模型进行优化。在整个放贷流程上面,可以实现全面在线完成,这样的过程,有效降低了借贷服务成本,同时支付宝本身在不断完善征信模型,在这样的平台上面,用户出于对自身信用的考虑和重视,也会主动还款,有效降低坏账率。
这样一个例子仅仅是数字标识身份,信用等于财富的一个商户角度的缩影。互联网形成的普惠金融结构,在未来,会将一切经济活动全面数字化。【启示:在思考一个现象的时候,要将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东西抓出来,看是否能够在其他方面进行推广和使用,就如第5点总结的那样,是非常具有概括性的。同时,一个产品的形成和应用,一定要有闭环思维,入口和出口分别是什么,哪些因素占据了主导和核心的影响,通过什么东西链起来的,最终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深度思考。】
7、“P2P经济网络”是一个非常超前和理想化的互联网金融状态。这种状态下,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竞争的服务,用户既从设备、存储、带宽、计算资源角度平等的为这个金融网络提供了资源,又可以在这个广泛的,细分的,高质量的平台上面快速精准的获取金融服务。而金融的形态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多的和产业结合,既能服务于个人或者企业,使他们形成资产最优化金融管理方法,同时在大的宏观层面,金融真正作为调整和支持发展的工具,最优化经济效率和资金配置。这是一种完全理性状态下的金融p2p形态。它的壁垒包括:(1)技术壁垒,个人节点网络资源共享这个技术框架很难实现,即便实现,安全性要求一定会成为另外一个技术难点;(2)金融的贪婪性没有考虑,本文把金融过度客观的看做一种服务,而忽略了个人逐利本性在里面所造成的影响;(3)金融服务最终是否会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服务有待于验证。毕竟金融服务是一种高智商以及拼脑力和各种资源的服务,进入仍然具有一定的壁垒和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