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协同讨论

一、如何评估平常的辩论能力?

1.辩论的概念

原始的概念是通过一定的论证,促使自我持有的观点取得最后的共识,说服和自证;而协同辩论则是进行研讨,以获得共同理想认知作为目标。

2.辩论的能力

首先,辩论涵盖种类繁多,需要自审在说教、辩证、修辞、审问、争论等类别上的能力情况。

其次,辩论能力可以从其要素的操控能力中,逐一维度进行衡量:

1)论点精准描述能力;

2)提供事实层面论据的捕获能力;

3)为了表达观点提供理由的逻辑论证能力;

4)提供一些信息来支持论证的佐证获得能力;

5)对论点的确定程度的笃定能力;

6)对论点提出不同的意见的反驳能力;

最后,对自我平常的相关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辩论的种类,可以进行能力次序的排列:辩证>说教>争论>审问,如果深入讨论问题,会寻找论点、论据、佐证去支撑自我的观点,偶尔在坚持自我观点的时候存有说教倾向,而可能会逃避过于激烈的争论,觉得缺乏意义,较少地使用询问,以上是对应辩论种类能力的强弱次序。

针对辩论相关的要素部分,习惯去挖掘相关的论证,以求贴近当前的科学认知,在能力范围内又“较真”的能力。

综上,辩论方面的能力提前在计算机工具方面,而社会性的辩论方面,曾经缺乏这样的理念,也喜欢逃避冲突,有了协同辩论的意识后,寻求共识也成为了一种能力。

二、如何团队合作,进行协同讨论

以团队复盘为例,把个人复盘转变为协同讨论为载体的,群体复盘:

1.复盘更改为辩论会的思考:

首先,协作讨论具有批判性讨论和解释性探究两大种类,前者批判性讨论:结果追求是留存一个相对正确的观点,剔除相对错误或无效的观点,适用于进行观念的取舍;后者解释性探究,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或结论,适用于团队理念或方法的推导。

其次,周复盘被替换成讨论,就需要把复盘的目标导入到协作讨论当中,结合复盘体系中的:叙述、对比、分析、推导等过程,去伪存真,升级迭代。

因此,以协作辩论替换周复盘,应涵盖的内容具体表现在:

1)讨论周复盘内容中的“是”与“非”,“有”和“无”,协作辩论判断团队复盘中的取舍;

2)讨论周复盘内容中的次序问题,协作辩论团队复盘中的主次关系;

3)讨论周复盘内容中的因果关系,协作辩论团队复盘中的关系问题;

4)讨论周复盘内容中的迭代升级,协作辩论团队复盘中的进化问题;

2.线上协作辩论学习的执行方案:

1)确定参与人员:团队全体报名(实际到场人)

2)确定讨论题目:梳理原有周复盘问题,依照是非、次序、因果等逻辑进行题目设计;

3)线上站队讨论:根据是非、次序、因果进行站队,对问题进行批判存留,讨论优先级别,验证因果关系或提出更有力的新观点;

4)讨论闭关记录:针对取舍、次序、因果、更新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形成辩论学习成果;

5)悬挂公示验证:留存一周,对成果进行批判,佐证,修正辩论结果;

6)循环辩论学习:对上周辩论成果进行追踪和明确,对本周新问题依照第一周模型再进行题目设置,进行循环。

3.协作辩论的执行目标:

1)提供场景,团队成员进行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2)经过协作辩论,对理论、概念进行实践,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

3)发展辩论本身的能力,诸如学习辩论的结构、社会意识与协作能力

4)参与者通过辩论,可以明确知识、转变概念、共同阐述新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综上,设计模型是把原有个人复盘改变为群体研讨辩论协同的团队复盘,共同梳理目标、行动,对比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体进化带动个人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