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会写"禽,梁,乃"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学过程

师:上个星期我们所走的晨诵就是小古文,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智慧少年——

生:齐读《杨氏之子》

师:怎么来理解?

生:姓杨人家的孩子。

师:理解课题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杨氏之子如何,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自由读古文,尝试翻译古文的意思。

师:注意"儿应声答曰果"中应读音,应读四声

生齐读。

师:接下来进入第二项——译,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齐答:准备好了。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生:在梁国有一家姓杨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师:姓杨人家的,不是姓杨家的.。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

师:非常好!。接着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这里讲到了这篇短文的第二个人物是谁?

生齐答:孔君平。

师:对,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儿子叫出来了。

师;孔君平来拜访谁的父亲?

生齐答:杨氏子的父亲

师:谁的父亲不在家?

生齐答:杨氏子的父亲不在家

师;于是孔君平就把谁叫了出来?

生齐答:杨氏子

师;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生: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杨氏子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就把杨氏子叫出来了。

师: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是孔子的第26代孙子。他在当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而且他跟杨家的关系非常好。不过,我觉得这个孔君平也怪有意思的,你说来拜见他的父亲,也就是拜见杨父,杨父不在,你就回去得了。干嘛还把那个杨小儿给叫来,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谁来说?

生:因为当时的杨氏之子很聪明,所以他想试试这孩子到底有多聪明。

师:对,原文怎么说杨氏子聪明的?

生齐答:甚聪惠。

师:第三句话。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师:父亲不在家就理应儿子来招待。这是待客——

师生同说:之道。

师:由此可见杨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有礼貌。

师:来,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就是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吗?

师:最后一句话——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什么意思呀?

生:他就是立刻答道:"我也是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您家的鸟。"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孔雀是禽,而不是家禽。你知道什么是家禽吗?

生:鸡鸭鹅

师:对,就是圈养起来的。理解了意思后,我们读文就更轻松了准备齐读一遍​

生齐读全文。

师:这篇虽然是古代人写得古文,但是和现在的文章有些一样的地方。它也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知道吗,是哪句?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师:板书"甚聪慧"。自己读课文,画出你你认为可以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那你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他很"聪惠"。

生:我从"应声答曰"体会到他很聪惠。说明他非常聪明,答得很快。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从这两句中哪里也能体会到"甚聪惠"。

生齐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对,我们发现杨氏子的回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说既然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鸟,那杨梅——

生齐答:也不是我们家的水果

师:加上"未闻"两个字,既反驳了孔君平,也表现了杨氏子应有的礼貌。看来大家体会到了当时杨小儿当时"甚聪惠"、甚机智。所以梁国的人说——

生齐答: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指黑板"惠"发现没有。这个字眼跟我们现在的字不一样。现在这个hui怎么写?

生:上面是两个"丰"字,下面是一个倒"山",最下面是一个"心"字。

师:这在古文当中叫通假字。这个字(惠)相当于这个字(慧)。

生自读。

生齐答:九岁。

师: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有礼貌,聪明,待客热情。

师:对,聪明机智,幽默风趣,待人礼貌。距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间,大家开始挑战背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