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来,许多人类研究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悲剧:
当人们觉得自己比邻居更好时,他们就会觉得快乐;当觉得自己不如邻居时,就会感觉不快乐。
安布罗斯-比尔斯是这样定义幸福的:
幸福,名词。一种缘于注视他人痛苦而产生的愉悦感受。
戈尔-维达尔说:
光自己成功还不够,其他人必须得失败。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给出了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
你打开工资单,高兴地发现自己得到了5%的加薪 --这种高兴的心情延续到你得知你的同事都拿到了10%的加薪时为止。
奥斯卡-莱文特说:
幸福不是你所经历的,而是你所回忆的。
有人说:
有时我希望自己还年轻,然后我就记起来年轻时同样也没有什么好的。
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和埃德-迪耶纳发现,工业化国家中80%的人报告说,他们至少“对生活还算满意”,约30%的人说他们感觉“非常快乐”:
与1957年相比,美国人的人均汽车拥有量翻了一倍,还有了微波炉、彩电、录像机、空调、留言机和每年价值120亿美元的全新名牌运动鞋。
所以,美国人比1957年时要快乐了吧?
没有。
今天的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人都活得更加安全、健康、营养好、寿命也更长,但我们并没有快乐得腾云驾雾,估计我们的祖先也没有长期闷闷不乐。
现代西方国家中许多穷人的生活条件是过去的贵族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不同阶层、不同国家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还算满意,直到他们拿自己和更富裕的人想比较。
一个社会里出现暴力行为的频繁程度,也并不是取决于这个社会的贫穷程度。20世纪后半叶,第三世界以及后来第二世界的不满,主要归因于他们通过第一世界的大众传媒所获悉的情况。
也许,这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
近期,吴京电影《流浪地球》受到普遍好评,而吴京却在整个娱乐圈遇冷,人红受人妒,应该也和这种心理有一定的关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大家的隐私也几乎无处遁形,别人的情况你可以轻易获知,你的情况别人也轻易获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现代人的焦虑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
了解人性,了解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面,我们才能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才能不会得罪了人而不自知,才能面对自己时修炼知足常乐的精神,保持心里的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