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个永恒的话题。
记得小时候,书是很难得的东西。儿童活动是地里挖菜,田里捉虫,折几条树枝你来我往,相互比划。常见的大约是日历之类的书,一般是拿来夹鞋样子的,和针线剪刀等一起放在簸箩里,基本没人动。再有就是上学的课本,其他的比较少见。
当然,我爸作为相对识字多点的,兼具着能帮人写对联的功能,他抽屉里锁着几本发黄的书,平时根本不让我们碰,到了年底,附近邻居都拿着红纸来了,他才舍得打开抽屉,拿出那本绛红色封面的《古联大全》,仔细端详,慎重挑选,尽量避免重样的出现在村民的大门上。
他思考的时候,对我们就放松警惕了。我会偷偷地把其他的书拿出来看,至今记得有一本名人书信往来的书,有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叶圣陶给施蛰存的,等等。其实大多数都记不得了,那书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其实翻看最多的,还是那两本对联书。“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之类的,看的多了,也就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后来上学偏爱诗词,与这有很大关系吧!
后来慢慢攒钱买书。不记得具体什么日子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玩,家长给了一两块的零花钱,别人买了零食,我买了本民间故事之类的书。回去被妈妈絮叨:别人都吃到肚子里了,你买本书,顶吃呢顶喝呢?
想想也是可怜,明明是“好学”的倾向,就被打压了?
所以现在,家里堆了许多书。尤其天天,买了任何他想要的。我想不止是我,每一家的父母,都会满足孩子的阅读兴趣。毕竟,时光不与旧日同了,除了不喜欢读书的,只要喜欢,什么样的,都能找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