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深度访谈(一)

产品经理的能力架构中或者是工作流程中,其实都包含着一项,那就是用户调研(研究)。

但其实说来容易,我之前在工作中并没有深接触过,趁着这次总结产品经理能力架构时参考了很多文章。适当的总结下我学习到的定性研究-深度访谈。

类型

结构式访谈:所谓的结构式访谈就是在访谈之前,PM或者是用户研究员提前列好问题大纲,问题形式、回答方式和访谈过程是固定程序,不是那么随意。形式类似于对话式的问卷调查,但开放性问题居多。

半结构式访谈:所谓的半结构式访谈其实是没有结构式访谈那么正式,但会有调研的主题,以及一份访谈指引,访谈过程根据这些关键点灵活的发文,还可讨论新的话题。

非结构式访谈:而非结构式访谈不会有标准化的流程和固定的问题顺序,且对话过程比较自然,尽量让受访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点

获得高质量数据: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可以就访谈主题的深度、细节和丰富程度仔细的探讨,当然,这也取决于受访者的性格等相关影响访谈的一切因素。

访谈过程灵活:可根据受访者的表现灵活调正访谈内容。

访谈可以和多种用户研究方法结合:比如可用性测试、观察法、问卷法和日志数据分析。

缺点

成本高:受访者的招募、筛选、沟通、访谈的流程、结果的分析需要人力和时间,而且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使得抓住用户的兴趣非常难,不会有很长的时间等待我们去调研,走访。

样本容量不会太大:深度访谈的受访人数不会很多,一般不会超过15个。

数据质量不稳定:访谈的方案、研究人员、受访者的选择等等。

之前看到网易云音乐的PM在公众号中提到,之前大部分是产品经理提出需求后,用研人员会根据需求反复探讨后,花费一定时间去调研,但这样的效率比较低下,产品经理应该亲自拿到第一手资料。更多的接触用户,得到用户的反馈。这也是我以后希望能在工作当中尽可能多的去实践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