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二

 六

原文

       张燕公称阎朝隐诗,炫装倩服,不免为风雅罪人。王荆公因之作《字说》云:“诗者,寺言也。寺为九卿所居,非礼法之言不入,故曰‘思无邪’。”近有某太史恪守其说,动云“诗可以观人品”。余戏诵一联云:“‘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当是何人之作?”太史意薄之曰:“不过冬郎、温、李耳!”余笑曰:“此宋四朝元老文潞公诗也。”太史大骇。余再诵李文正公昉《赠妓》诗曰:“便牵魂梦从今日,再睹婵娟是几时?”一往情深,言由衷发,而文正公为开国名臣。夫亦何伤于人品乎?《孝经·含神雾》云:“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其立意比荆公差胜。

译注

       张燕公说阎朝写隐诗,穿着盛装华丽的衣服,免不了是一个风雅有罪的人。王安石因此作《字说》讲:诗,是寺言啊。寺,是指九卿居住的地方,不符合礼义法度的言论是不能进入的,因此称作:“思无邪”。最近某位太史严格遵守这一学说,动则就说通过诗句可以观察到人的品质。我戏弄他吟诵一对联:“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该当是什么样的人作的?太史意下轻薄的说:“不过是 韩偓、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罢了。”我笑话他说:这是宋朝四朝元老文彦博的诗句啊。太史大惊。我再吟诵李昉李文正的《赠妓》诗句:“便牵魂梦从今日,再睹婵娟是几时?”写的一往情深,诗句由衷而发。而且文正公是开国有名的功臣。那又有什么妨害他的人品的呢?《孝经·含神雾》讲:“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其立意比荆公差胜。意思:诗啊,是持的意思。秉持其性情,使它不至于曝露掉了啊。他的立意比王安石的略微胜一点。

����J�l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