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梦境畅谈4

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自由是儿童成长的天空                                                                                                    --蒙台梭利

又是一个非常晴朗的一天,心情非常的愉快,今天又想和蒙台梭利女士进行一番畅谈。所以我早早的就在心中默念了10遍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女士出现在了我的身边……

我和她打了个招呼:“老师,您好”。她也对着我笑:“你也好。”

我问她:“老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好好教育孩子?”

她对我说:“我们应该要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并不真正了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他们常常把鼓励人们争取反抗奴隶制度的那种自由与真正的自由等同起来。当前,学校里仍然弥漫着奴隶制思想,我们只需举一个例子——学校固定学生的桌椅这一事实,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起初,学校里只有一些宽窄不同的板凳,而孩子们被迫挤坐在这些板凳上。后来,科学的进步改进了这样的板凳。人们在设计学生座位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的高矮,并精确计算了座位和课桌间的距离,使学生听课时能保持坐直的姿势,以防止脊柱弯曲变形。

后来,学生的座位被彼此隔开,但座位之间也只有很小的空间,每个座位上只能勉强坐一个人,学生根本不能自由地舒展身体。

把学生座位隔开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出现不道德行为,防止不道德行为玷污了孩子的纯真心灵。

科学改进了板凳和课桌,却以限制孩子的自由为代价。

毫无疑问,制作这些桌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这些桌椅在学校中的应用只是在机械地照搬科学。这样的科学板凳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它意味着孩子仍然在受到束缚。

当发现学生的脊柱因某种原因会发生变形时,我们就设计了一种科学的板凳,以防止和纠正他们的脊柱变形。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

不久前,一位女士得意地向我展示她发明的一种叫保护架或支架的装置,她认为这种装置可以保护学生的健康。

以上这些课桌形状的整形仪器很受宠爱,有人建议使用支架支撑孩子的脊柱——这是一种进一步的脊柱整形措施。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把科学理论机械地应用到颓废的学校中。

事实上,真正能防止学生脊柱弯曲变形的合理的方法,就是不要强迫他们长时间地保持有害的身体姿势。学校要给孩子自由,而不是改进板凳结构。

由于孩子的桌椅被固定住不动,所以在打扫卫生时很难彻底把教室扫干净,这样就使得教室变得很不卫生。

现在,我们家庭中的家具变得更加轻便、简单,人们可以轻易地挪动们,并打扫它们周围的灰尘,甚至还可以清洗它们。

但学校却仍然故步自封,固守着它们那些错误的做法。

这迫使我进一步去思考,这些身体被束缚以致骨骼发生变形的孩子,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我很清楚教师的辛苦,但我更同情孩子。上课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向儿童灌输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

对这样单调乏味的教学,学生很反感,自然也无法安静、专注地听讲。为此,教师就会设法约束学生,强迫他们保持一定的姿势,强迫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会对学生使用奖赏和惩罚措施,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听了她的话,我表示赞同的点点头。

“在我看来,奖赏和惩罚简直就是孩子的“灵魂板凳”,是压迫内在精神的工具,它们不但没有减轻孩子身体的畸变,还造成了孩子心灵的畸变。

如果用奖赏和惩罚的措施激励孩子努力学习,那孩子的努力就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这自然会束缚孩子的灵魂。

职业赛马师在比赛前会给他的马一块糖果吃,马车夫会鞭打他的马,以让它跑得更快。但这两种情况下,马都不会自由地飞奔,没有田野里的骏马跑得那么雄伟。

我们的社会在进步,那些套在自然人身上的枷锁正在一点点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得到解放的历史。

我们要扪心自问,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依赖奖赏和惩罚措施吗?如果我们还应用这样一种教育形式,就会退回到一个较低的文明水平上去,而不会把孩子引领向真正的进步。

一个被降级的孩子,他作为人的尊严会被贬低,贬低到只有靠获得勋章或靠别人的鞭笞才会努力学习。奖赏和惩罚都只是人工的刺激,并不会成为孩子进步的持久动力。

真正发展完善的人,不会通过“奖赏”来激励自己工作,也不会因“惩罚”的刺激而努力工作。

我们要知道,胜利和进步,都源于人的内在精神动力。”

“人的内在精神动力,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我说。

她又说:“现在时间有点晚了,下一次的时候我再给你细讲吧,可以吗?”

我说:“好的”

说完蒙台梭利女士就消失了,她走后,我仔细想了想她说的话,对于她说的话表示非常的赞同,我觉得也是必须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内心的动力去学习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任何外在施加的压力和作用都不如孩子自己的内驱力来的重要,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呀。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就点个赞、关注我吧,咱们一起在简书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