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以来这是第四次读毕飞宇的短篇,随着读的次数增多,我对毕飞宇的喜爱也在加深。比如这部短篇,单看标题,谁能猜出小说反映的主题和家庭教育相关?这部短篇讲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大姚夫妇试图将女儿姚子涵培养成上等人的故事,他们成功了没有?好像成功了,又好像不怎么成功。
大姚本是远郊姚家庄的农民,他精明的父亲老姚笃定他们家的宅基地是块宝,不是大学征就是地产老板征,因此老姚带着儿子一点一点儿地盖房子,然后死等死守。就在姚子涵出生那年,师范大学征地了,大姚夫妇不仅得到了像模像样的一大笔钱,而且摇身一变成为师范大学的管道工和花工。
和许多父母一样,大姚夫妇也有望女成凤的朴素心愿,因此他们开始了漫长的鸡娃之路。大姚夫妇从姚子涵四岁起就为她规划人生,让她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民族舞、古筝、围棋、书法、奥数等,姚子涵也十分争气,学习和才艺都名列前茅,这样复合型人才用琴棋书画已不足以概括了。姚子涵之所以能发展得这般全面与均衡,主要原因她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一天的光阴”,这样的狠人当然是父母的骄傲和师生膜拜的偶像。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姚认识了美国少女米歇尔,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鸡娃的疏忽:姚子涵所谓的英语好只是在手上,远没有抵达舌头,在这个万事都要PK的时代,姚子涵怎能落后?夫妇俩迅速合计趁暑假请米歇尔教姚子涵练口语,经过一翻讨价还价最终以每小时100元成交,姚子涵上口语课后,性情开始发生变化。
后来姚子涵提出自己去上舞蹈课,不需要父母陪,为什么?她在抱怨,在生气,甚至恨。为什么当初没选国标?还有古筝,真够寒碜上不了台面,为什么不能是钢琴?想到这些姚子涵的自卑一股脑儿涌上来了。她抱怨父母没钱,恨父母没有眼光和见识,害她白吃了这么多苦,自己学的都是小家碧玉款,不够大气、国际!现在明明知道自己走岔了,却不能刹车,真是悲哀!舞蹈课回来的路上,姚子涵和“爱妃”边走边说,在一个十字路口被父母堵住了,吵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姚子涵到底把话题扯到钱上去了,大姚难受又委屈,最终还是没告诉姚子涵家里有钱的事儿。
又一次口语课,米歇尔把姚子涵带到了足球场。起初艳阳当头,姚子涵惊叹于足球场的空旷,突然毫无预兆地下起了暴雨,姚子涵身临其境地体会了暴雨的酣畅与迷人,她和米歇尔在足球场上尽情地发泄,对着天空着暴粗口,长期以来的压抑终于在这一刻得到彻底释放。大雨过后,姚子涵病倒了,醒来后精神错乱,完全忘记了母语,只能说流利的美式英语,大姚夫妇望女成凤的希望破灭。
读完这部短篇,我读出了父母望女成凤的急切、单方面为子女规划未来却不被子女理解的无奈心情,也读出了子女学父母一样比来比去,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子女拿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比,怎一个比字了得?孩子学习优异全面发展固然重要,身心健康始终应该排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