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四十年旷野路的目的地 标签:拯救的目的;真正的安息;但求万事如祂意;大卫·韦克森的经历
在肉眼可见的层面,以色列人四十年旷野路的目的地是迦南,那流奶与蜜之地。然而,还有更高更深的层面,那就是进入至高者的安息,不仅是作为他的子民,而且是他的儿女。
安息是什么意思呢?它很容易被误解为肉体的安乐或者心灵的表面的平静,不起波澜。想象一下: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年躺在澳洲的沙滩上晒太阳;一个功成名就的富豪在拉丁美洲的海边垂钓;一家人过着安逸平易的生活,健康平安;一对夫妇相处和睦,工作顺利,没有明显的糟心事,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是安息吗?是至高者所应许的安息吗?
这不是真正的安息。这是世俗的安乐,而这种安乐使人远离至高者。
反倒是当患难和忧愁焦虑来袭,像波浪洪涛漫过我们的身躯,我们极力地求告感谢和赞美父亲,用心信靠他,尽力寻求他,他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就在爱子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
这时,我们才体会到什么叫“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但在我里面有平安。”这平安就是安息。
“应当一无挂虑”不是指没有需要挂虑的事,而是让我们挂虑的事虽然很多,多到自己承受不了,却还能够“凡事藉着求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他。”接下来的应许并不是“他必按照你所求的成全”,而是他所赐的超过人悟性所能测度的平安,必在他的独生爱子里面“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先前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求“万事如意”或“诸事顺遂”,而应该求“万事如祂意”。因为父的心意才是真正美好可靠的。这样说,听起来不近人情,却是最有爱的祝福。
大卫·韦克森是蒙父重用了半个多世纪的仆人。不到30岁时,他遵从父的带领,把全家乃至聚会的会堂迁到纽约,重点帮助纽约街头的帮派分子、吸毒者、卖淫者和其他无家可归的问题人,带领他们归向父。那是多么艰苦而危险的事奉啊!事奉大有果效。他们的事工所需要的一切钱财,都是父亲自供应,当然他们不住地求父供应一切。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是为了建立会众,帮助困难的人。
然而,就在他30岁出头的时候,他的妻子突然被发现患了癌症,有一个橘子那样的大小,不得不做紧急手术。他不怀疑至高者的存在,但他禁不住问父亲:你是对我发怒吗?他出声向父呼求,倾心吐意,父就提醒他:不论你的生活中发生什么意外,对于我来说都不是意外,我是信实的,你可以也应该继续信我。他的妻子康复了。在她的人生岁月里,她一共患了六次癌症,做了28次手术,他每次都十分恒切地求父指引和帮助,而病人到了老年也活过80岁。
他们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也患过癌症。一个女儿经历放射性疗法的时候,医生说至多只有30%的存活可能。他求问父,简直要质问父,但他坚持信靠和求告。她们后来都恢复了健康。他的外孙女也患了癌症,不止一人次,其中一个还因为脑瘤早逝。
但他对父的信心蒙父托住,因为他不仅传讲真理,而且遵行父的道,信心在患难和试炼的考验中变得愈加坚强。家人经历这么多病痛的同时,他还要应对事奉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难怪他说自己“活在不断的求告中。”
患难如同酒醡,产出了灵性的佳酿。他生前所传的许多讯息也因此而特别能造就人,曾经一次又一次在人们想要放弃信靠的时候,提醒他们坚持信靠永远可信的父,把心灵的目光从人、事、物上转到父身上。
他的信仰是对的:以真理为中心,在一切事上都求真理的大能大爱之名得到荣耀,使来自地狱的仇敌遭报。
大卫·韦克森曾经释放过这样的讯息:“你对做无知的骡子感到厌倦了吗?”按照真理书上的教导,父亲不要他的孩子们做无知的骡马,他希望--真切地希望--孩子们能够领会他的心意,进入他的真正的安息。
对悖逆的子民,他在怒中起誓:“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他说:“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
这安息是什么呢?就是哪怕四面有仇敌危机困难环绕,他的子民看似没有任何依靠,却仍然确信父的信实和带领,丝毫不怀疑他的大爱,心灵“安息”在他大能的膀臂中。有时等候,有时行动,但全心向着他,不为世上任何环境任何人所动。
这就是全能的父真正要他孩子们进入的安息,也是“旷野”路的真正目的地。
(2025年4月20日写,6月11日晨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