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形声字。从隹,牙声。最早见于金文。《说文》中本意是乌鸦,后假借指正确的、规范的,引申为高雅、文雅等义。静,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安静,引申为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由本义还引申为静止、恬淡、平和等义。雅静,音律优美,朗朗上口。寓意忠诚、热情、会照顾人,也寓意为人豁达,气度非凡,名利双收,富有权势。含有雅静的诗歌也有溪风满袖吹骚雅,岩瀑无时滴薜萝。静酬嘉唱对幽景,苍鹤羸栖古木柯。
班上就有这么一个女孩儿,带着一幅眼镜。话音不是太强,略略有些腼腆。和当初的18年教过的一个学生太像了,所以看着面庞,多少便多了些熟悉感。只不过名字人名对不住,也许这就是今天让她来讲课的原因了。
雅静在上面讲着练习册,拿着自己的练习册。劳动班长今天给她做小兵,在展台给她处理照片的问题。她就安心讲课,我就在下面给她巡逻。确保她讲的,下面的同学都能改正。她讲的内容,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
简单的题,雅静说着就过了。雅静说,他们修改。这老师今天算是姓朱了,讲台算是她花开绽放的地方了。只不过唯一有一点,声音不是太大。把麦给她,让她带上。我这个小班主任,此时就成为一会儿这朱老师的代理人,教一会儿他们,然后让雅静老师接着来。下面有我,还能乱出花果山吗?
为了让学生知道存在什么地方,雅静就拿着手,在屏幕上写了出来。这个小妮子,也不知道用笔。我们是有的,她忘了。可是在屏幕上来回摆动的,可不就是那只小嫩手了。此时我也禁不住开学生的玩笑“看看,咱们班仙女在屏幕上多好看呀!”
孩子微微一乐,一会儿就聪明起来,拿起了笔,在班班通上,划了起来。在讲到阅读理解的时候,孩子会使用学生了。让他们读题,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结合答题思路,选择优良的解决方式。当然难题的回答是需要手段的,在有棒棒糖诱惑的课堂,学生们手举的高高的。答完了题,这糖果就被雅静发给了学生。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那颗家里随处可见的糖果吗?也不是,只不过是课堂上能力的一种展示罢了,只不过是自己的课堂存在价值罢了。
最后一道题为选做题,介绍抗美援朝战争。雅静的的做法是先让其他学生说,说完三个之后,然后从其中选择一个人的,让大家去读,了解抗美援朝。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之后就是把它记录到自己的书上了。简单的一道题,确是也做到了说,读,记的结合的一种效果。只不过暗暗推动的老师,也不能忘了我这个讲桌下面的小郭。
课堂是学生的表现,是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天地。通过这节课,雅静会有什么所得,也许只有自己知道。但是课堂上无形的那种引导,渗透,却需要我去点出,去引入。讲完课,一颗棒棒糖,也成为了雅静的所得。而我的收获,就是通过雅静的这一节讲课,强化了对于她的认识,还有她名字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