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父亲,这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自己的孩子究竟需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不是钱,不是官位。而且我也没有这些玩意,那就从健康积极的方法曲线救国吧,事实上,父母带给孩子一些特定的技能和培养他们都特质,在将来,都是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的。
女儿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自信和身体接纳。母亲的耻辱感和对自己身体的排斥,与女儿对自己身体缺乏信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说,经常观察自己的身体,经常照镜子,检查自己身体缺陷的母亲,更有可能培养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儿,有事无事,就对着镜子查看自己的身体美不美。研究表明,母亲需要向女儿证明,一个成年女性的身体,无论是处于什么状况,都是可以接受和欣赏的,胖与丑不是罪过,也不是自卑的根源,母亲与身体形象相关的行为,对女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将来女儿的身体跟母亲一样,她很有可能是母亲的另一个翻版。
情绪分担效应。懂得分担女儿情绪的母亲,可以让孩子感到舒适。有一项皮肤电反应测量的研究显示,十几岁的女孩被要求做即兴演讲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焦虑。但是,如果母亲可以坐在她身边,或者握着她的手,女孩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在大多数的高质量母女关系调研中,即使母女没有身体接触,但只要她们在一起,女儿的情绪就轻松,压力和焦虑大大地降低或消失。这就是情绪分担效应的力量,它可以稳固母女关系的质量。
母亲育儿需要点狠劲。对母亲育儿最大的槽点是,慈母多败儿,这是有道理的。一般,父母育儿的风格无非就那么几种,比如独裁主义,权威主义,宽容主义,放任主义等等。实际上真正对孩子后期发展有用的育儿风格,就母亲来说,是权威主义。权威型母亲务实灵活,能设定明显的界限,鼓励独立性,并采取支持性而非惩罚性的立场。研究证明,童年时期接受了母亲的权威风格的女儿,能更好的看待世界,不太可能有羞耻感和心理缺陷,也不容易依赖他人,亦很难被社会所排斥,重要的是,她们不容易被外部控制。
母亲需要表现出对女儿的高期望值。有一项研究跟踪了一批母女关系20来年,结果发现,在女儿小时候,母亲若对女儿保持信任和支持,帮助她们在学习上进步,自律,就预示着女儿在30岁的时候能对自己的生活具有操控感。并且这个被影响的结果,是不受种族,职业,智力能力,心理健康,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变化所影响的。换句话说,母亲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只要采取一种简单的策略,即相信自己的女儿,并让她知道这一点,且还需要对女儿提高要求标准,那么,等到女儿成年之后,她们会感谢母亲的教育。
儿子需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
时间。众所周知,积极的父母会让孩子免于外化和内化,即不服从和攻击性,焦虑,抑郁和其他的情绪障碍的出现。根据研究理论,父亲影响儿子最好的方法是,多陪他。如果父亲带着孩子购物,参与娱乐活动,玩游戏,做饭,或者跟孩子一起看电视,那么,这个父亲的儿子在将来就会很少表现出极端情绪,外化和内化症状也会消失,这种影响在儿子身上比在女儿身上明显。
说话。就是多跟儿子交谈,有研究证明,当父亲不能跟孩子好好说话,解释问题的时候,父亲的自我效能感就很低,并且会影响孩子将来也这么做。比如说,父亲如果在向儿子解释不能太早进行性行为的时候,父亲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低,而且儿子也不明所以,这种无法好好解释和说话的问题,导致儿子获得信息和接受指导的能力降低了,于是,他就只能进行自我摸索,而这,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试错。
父亲要树立正直的,守法的榜样。根据研究,在遵纪守法的父子关系中,只有4%的人有过一次以上的违法行为,相反,如果父亲是违法的,那么他们的儿子,有40%会犯罪。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父亲也能慈爱。棍棒出孝子是古训,不过已经过时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父亲在儿子的婴儿时期就很疼爱他们,那么这些儿子从四岁开始,在语文阅读,和数学认知能力上就会增强。具体来说,父亲在儿子2岁的时候开始亲吻和拥抱儿子,就能让儿子获得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儿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子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母亲不能太强势。强制育儿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循环,母亲指导儿子做什么,儿子拒绝,母亲就制裁儿子,于是孩子抗争,直到最后母亲放弃管教,这本质上就是加强了儿子最初的不当行为。根据心理学研究,强势的母亲育儿会导致儿子将来出现更大的问题,根据一项对母子关系超过10年的调研发现,母亲应该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帮助儿子积极发展社会生活技能,这有助于增强儿子的自我意识和规范其行为。
不纵容的温柔。母亲可以对儿子温柔,但不能溺爱,这种爱应该是温和的,坚定的,充满善意的。当儿子跟母亲有冲突的时候,母亲需要减少跟儿子的冲突,最大化与儿子分享爱,更有可能帮助儿子培养健康的社交技能,比如交朋友,同时也可能降低儿子今后可能在学校和社会上出现的不当行为。
鼓励执行能力。母亲要有树立榜样的能力,根据研究,有个关键因素可以帮助母亲培养儿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自我控制,决策和情绪管理。这个因素就是跟儿子保持信任关系,母亲不能有对抗性的想法,强制儿子,比如破坏和操纵儿子的想法和行为,而应该帮助他们去实现想法。
不能过于严苛。母亲在儿子年幼的时候开始,就采取严厉措施,指责教育,批评,就预示着这个母亲的儿子会患上对立性违抗障碍,将来他会在家里家外,处处跟人对着干。根据相关研究,母亲对儿子的批评是可以有点,但不能过分苛责,因为苛责不是针对行为修正,而是情绪发泄。但是,当儿子有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坐视不理,坐视不理,包庇纵容儿子,又会产生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又会导致儿子将来无法无天。
女儿需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
父亲应该允许女儿做一个乖宝宝。父亲不应该让女儿来分担自己的责任和焦虑。有很多证据显示,如果女儿从小开始承担父亲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分担了父亲的家庭义务,但对女儿后期的成长来说,她们的恋爱关系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都会很低,很可能嫁不出去,也可能婚姻会出现重大危机。
父亲的积极影响。一项研究抑郁症的报告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女儿跟没有抑郁症的女儿,可以从她们跟父亲的关系上看出来。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女儿很可能强调,她们从来没有在父亲那里得到过爱和支持,无论父母是离婚状态,还是在婚状态,这个依据都成立。在这个报告中,父亲也坦诚女儿的话是真的,因为这些父亲的确忽略了女儿的情感需求。
一起运动。父亲应该积极的与女儿一起互动,运动,对她们都健康进行投资,与女儿参加积极的,合作的,健康的游戏。如果父亲没有这么做,那么将来她的女儿踏上社会后,她的社交技能,决策能力,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个人责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会降低。
亲密可靠,允许自主。有一项针对成年妇女的调查显示,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妇女,更有可能认为她们的父亲不称职,对自己缺乏爱心,或者过度保护,不友善,甚至是惩罚性,其结果是,这些妇女对自己的外表感到担忧,且容易抑郁。而那些跟父亲很亲密的女儿,她们长大后就不太可能出现这些精神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