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出自清代旷敏本撰书于岳麓书院讲堂内的一副楹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上联的大意是:是非由自我审察,毁誉由别人评说,得失听从天命;当登上麓山峰头,感受着朗月清风,天地万物的道理便可知。

下联的大意是:国家的栽培、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报,老百姓的日子如何过得更好,中华的优秀文化如何传播;登到山顶的赫曦台上,俯瞰衡云湘水,便可找到答案。

扩展资料

旷敏本先在翰林院为官,后因病告归,潜心著述。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时间大约4年,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倍受时人称颂。旷敏本精通经史子集,工古文诗辞,日以著书为事,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旷敏本撰写的这副对联,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辨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

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是非审之于己一词出自岳麓书院的讲堂中的一副对联的上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成败归之于零

是非审之于己:

先度化心内的众生

再度化心外的众生

最后发现实无内外

毁誉听之于人:

人生来就是被人毁誉的

那个不被人毁誉

不负本愿初心

不违菩提道心

则可

得失安之于数:

福祸相依

得失无定

倘能素心于得失

得所应得

纵失无悔

逍遥齐物

岂不快哉

成败归之于零:

英雄能于臣服他人于颜容,不能臣服智者于内心

更不能臣服自己的烦恼与生死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简单注解: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一贯的标准判断,做了之后被别人赞扬或者否定诋毁随它去,得失成败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内心来判断,诋毁还是赞誉随别人去说,得到的与失去的都只是天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