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第十05
【原文】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大意】孔子代国君出使外邦时,双手捧着玉圭,非常恭敬谨慎,鞠躬弯下身子,仿佛不胜其重。执圭高不过肩,低不过腰,战战兢兢,脸色若有畏惧,脚步很小,仿佛沿着一定的线路。如接受享礼,神色放松下来。正式朝聘仪式结束,有私人会面时,与邻国君臣相见时,则非常轻松愉快,一团和气。
【一点启示】外交无小事,孔子外交上和敬谦制,非常到位。现代外交依然非常重视礼仪。做到互相尊重对方,入境随俗。中国是礼仪之邦,千万不可失礼。
【浅谈】
(1)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执圭,出使外邦,手执代表王权的玉圭,弯腰恭敬,责任重如泰山。
(2)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向上举如作揖,向下如托付。脸色庄重严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脚下如有道可循。这两句让我想起老子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也只有出使他邦有如此恭敬之心,重天下如重己,国君才敢把如此重任寄拖给夫子。
(3)享礼,有容色。当外邦行聘问礼环节到享礼时,表现出欣赏欣喜的样子,决不可傲慢,甚至不屑一顾。那是大忌。
(4)私觌,愉愉如也。办完国事,私下和他国友人交往时,轻松愉快。
(5)朝堂上,端庄大方、谦恭有礼;私下里,放松不呆板,这都是修行,到什么场合有什么样的感觉。
(6)之前讲了很多孔子守礼的细节,这不免让我们怀疑:孔子该不会是个“老古板”吧?本节课的内容就告诉我们,在一些私下的场合,孔子是很会活跃气氛,让人觉得轻松愉快的。
(7)什么场合就能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如何拿捏好那个度,走上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