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组——蒲若愚

论林语堂先生眼中的王安石

在我的印象中,王安石应该是一个像陶渊明那样的诗人,淡泊名利,但我看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颠覆了我对王安石的看法。

我找了一段林语堂先生对这位王安石的描写:“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平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作者又发表了这样一段辛辣的讽刺:“但是不知何故,在世界各国,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总是相信邋遢脏乱才是天才的标志,而最能使自己获有千秋万岁的方法,就是拒绝正人君子般的装束。还有一种怪想法,就是,肮脏污秽就表示轻视物质环境,因此也就是精神崇高,于是合理的结论必定是:天堂者,恶臭熏人的天使集中处也。”

这样的描写、议论让我初读时也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在中国人的心里,王安石论文才,也是闻名遐迩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比苏轼差不了多少;论抱负,是北宋闻名的改革家、政治家,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可能有的人还认为他在政治功勋上还超过苏轼呢!但为什么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就成了这样一种不堪的形象?读完《王安石变法》我才知道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王安石事迹,大都是被后人神化了,我们也不具有作者那样博览群书的国学功底和学贯中西的思考力来分析推断。实际上,王安石在北宋的那场政治变革远非我们所了解的模样。虽然王安石变法的理想初衷是好的,但实际的效果却是祸国殃民了。所以林先生自然不喜欢他。我想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王安石在位时对和他政治观点不同的苏东坡的举动过于出格了!本来作为都具有独立思想和远大抱负的名士们在政治思想上的观点不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胸怀格局过于狭促的王安石竟然刁难苏东坡,这让我瞧不起王安石。

自然王安石的下场也是很凄惨的:变法以国愤民怨而夭折,自己被小人吕慧卿出卖,他的唯一儿子也因参与到自己的政治斗争中而英年丧命,这对他打击最大,使他终于看透了政治与人生的虚幻,感觉厌倦,呈请辞官归隐,但晚年时已近恍惚疯癫之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喜欢音乐不一定要当歌手,喜欢阅读不一定要当作家,喜欢你不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2. 第一次听到蓝又时的名字是在...
    李白采花阅读 4,132评论 2 4
  • 目前还没有这么深的头脑去破解这博弈游戏,但通过今天的课程还是大体了解了一些。正面无法破解,可以不参与或侧面破解,如...
    张磊沙阅读 1,300评论 0 0
  • “哇,好漂亮的裙子啊,穿起来一起很美吧”瞬间两眼发光并由衷地在心里感慨着,漫步在街上的我偶然看到橱...
    新葵阅读 1,872评论 2 1
  • 若是不想来到这个人世间,便可以不来就好。 若一早知道来到人世间就是要经历各种不好时,我肯定是不会来的。 可又哪里有...
    布听风阅读 1,6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