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临前夕,天气总是无比的闷热,从空调房走出外面,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不只是味道是有记忆的,空气也是有记忆的,被热浪包裹的自己,想起了以前读书的时候。教室里别说空调了,连风扇也只有六台挂在天花板上的壁扇而已,其中有一两台风扇要么是扇叶不转动,只有风扇在摇头。
要么就是不摇头,扇叶却在转。就算经常维修也老是坏,夏天热浪滚滚也只能忍着。对我来说去学校其实是一件诸多麻烦讨厌的事情。
从小到大不喜欢学习,成绩排名一直在年级的中下游位置。去学校只是随大流,毕竟同龄人都在上学,如果自己不上学的话别说父母肯定不同意,自己也会觉得很奇怪。就算是不喜欢,也应该和大家一样。所以还是循规蹈矩的去学校待着,作业其他同学的是日常,考试也是应付式的参加,对于成绩根本不在意,只要不是倒数第一就行了。
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游神,什么都想了个遍,唯独跳过学习的事情不去想。初中的时候还规矩一些,到了高中开始好像不怕“权威”了。有时会逃课,假装不舒服和同学在学校里乱逛的,或者和老师撒谎说上学路上单车坏了,然后很迟才到学校。
被老师抓过几次,因为我的外表看起来是很乖的那种学生,老师也不会觉得我是“坏”学生,加上不是经常迟到早退逃课的类型,所以都放过我了。
到了高三,逐渐安定下来了,规规矩矩的度过每天的校园生活。自己也没想过考什么大学,有书读就继续读,考不上就不读了,去学点技能应该也能找到工作。就是无所谓,但并不随心所欲,心里对未来没有任何想法,走一步算一步。
高三时我是住宿生,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晚上要上自习的。走读生的话九点半能下课回家了,住宿生要十点半才能下课回宿舍。但很多时候,看见老师不在的话,大家都会提前偷偷回宿舍。
当时虽然已经有智能手机了,但还不算很普及的程度,我用上智能手机比较晚,到了高三第二学期才用上。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最大的娱乐就是塞着耳机除了听歌,就是听收音机功能的广播了。下了晚自习之后,如果还不到十一点半的话,还是有很多广播节目的。
经常听的一档节目是主持人每天晚上会和网友讨论指定的话题,每天晚上的话题都不一样。主持人会在微博上念网友的留言,还会放网友点的歌。当时自己对校外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在学校里看到的就是自己真实接触的全部了。对外面的世界和未来全都是未知,听着广播自己依稀能了解到校外社会的一点点模样,因此也让自己产生了期待。
出身普通家庭的我,没去过什么除了本地以外其他太多的地方。觉得在学校一点也不自由,有太多身不由己。所以很想长大,成为大人了应该就能自己决定很多事情了。
面对未来不知道自己能成为什么,既没有梦想,也没有对生活的冲劲,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十七岁的少女,在大人眼里看来,应该浑身有劲,散发着朝气才对,可是谁也不会知道她心里藏了多少恐惧和不安。
不管担心与否,都会长大,都会走出校园。而走出校园只是开始,还不是结束,会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团体中。无数的人生阶段开始又落幕,只要还活着,下一场的幕布注定还会升起。
现在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二十八岁了。可我感觉现在的状态才是十八岁时理想的样子。不管是身体冲劲,还是心理状态,都比十八岁的自己对生活更有把握一些,也能承担更重的责任了。
但有些东西依旧不会变,被热浪包裹的台风来临前夕,一边感受着这股热浪,一边对未来在心中暗自揣摩着想象着。虽然身体长大了,不妨碍心态可以是小孩子,我依然可以像十年前十八岁的自己,对未来生活恐惧着不安着,对生活的态度依然可以是来什么就接受什么,既然来了就痛快接受吧。
就像谁也不知道想不到的台风,现在快来到眼前了。台风来了,即使待在安全的地方,也可以打开一点点窗,吹风感受一下这股不常见的力量。
允许自己什么都不懂,允许自己的生活可以什么都没有。心里接纳了这些允许之后,接下来就算拥有一点,也能心满意足的庆祝我又懂了,得到一分也是一百分。心态上做个孩子,面对前方就能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