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海文庙管理者的一封建议书。

尊敬的上海文庙的领导:

  您好,我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自从来到了上海,有时间就喜欢走走有文化的地方景点。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庙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圣地,可以说是成了文化人的灵魂存放之所。而上海文庙也作为一个最早是一个县城的文庙,到现在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圣地,也是发挥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我不过是一个异乡人,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只是我在久仰上海文庙,仔细瞻仰过了之后,有一些想法和建议,不吐不快,希望您见谅。这只是我个人之见,至于是否能给您有一点参考和帮助,尽在您手。

    我瞻仰过上海文庙后写了一篇小文,《上海文庙里面孤独的孔老夫子,有点寂寞。》我的建议第一是:文庙不只是后人祭祀孔圣人一个人的场所,也是祭祀孔子及其后来发扬儒家的志士贤者。不但孔子被后来历代君王尊奉为大成至圣,他的弟子颜回是复圣,子思是述圣、宗圣曾参、亚圣孟轲是在孔子的身边享受后人的配享。在大成殿中,孔子正坐中间,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子思),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曾子)和亚圣孟轲(孟子)。再外为十二哲,都是在大成殿外面的两庑里面,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经过了后面朝代的增添,到了民国时期,已经到了156人。而在上海文庙的大成殿里面,只有孤单的一个孔老夫子,不是有点太孤单吗? 

我希望这次文庙的修缮不单只是周边的环境的治理,四面街道建筑的翻新,更是在文庙内部,增加四圣,十二圣哲的塑像或者牌位。大成殿广场两边的庑廊更应该让十二圣哲重返其位,而不是某些书法家的个人作品展览。孔子当年两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没有这些弟子,贤人,以及之后的儒家的大师持续发扬光大,孔子的学说也传不到今天,所以说孔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

  我的建议第二 :大成殿正中的孔子的塑像不伦不类,需要更换。据史料记载: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但是上海文庙的孔子塑像,身穿布衣,头戴布巾,完全是不符合孔庙的要求。既然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如果塑像这样不符传统。让来瞻仰的文化人贻笑大方,有损上海文庙的权威和尊严。期望领导您有空到山东曲阜孔庙看看,既然是孔庙,就要有孔庙的样子,让中外喜欢传统文化的人们走进文庙,就能在这里找到权威,标准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文庙传播文化的基础。

第三个建议是:软件跟上,硬件是一个文庙的基础,而文化活动是一个文庙的灵魂。孔子当年辛辛苦苦,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十三年,就是要恢复周朝的礼制,而当今社会,最缺的也是一个礼字,从老人跌倒不敢扶,小悦悦被车撞倒十二人经过没有人去救助,到近期高铁屡屡出现的霸座新闻。哪一个不是和礼有关,孔子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即使到了人们仓廪足,也没有看到知礼节的社会风气。幸逢盛世,上有名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已经形成,而文庙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更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拜师礼,成童礼、成人礼,中式婚礼,寿礼的表演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礼仪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此以来,善莫大焉。

不尽之处,敬请谅解,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一个传统爱好者的心声

                2018年中秋午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尊敬的上海文庙的领导: 您好,我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自从来到了上海,有时间就喜欢走走有文化的地方景点...
    静心斋记阅读 3,582评论 0 0
  • 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地就开始修建文庙,唐宋元明清一直没有停止,直到民国,中国大部分的县级...
    静心斋记阅读 4,075评论 0 1
  • 我是一个漂流瓶, 在寒冬残月下的银波里, 在酷夏余晖下的金面上, 曾经,曾经掠过一丝水痕 带着空洞迷茫的内心, 漂...
    dpig阅读 3,012评论 0 0
  • 一 你把头深深埋入阴影里 抽搐的身体牵动空气的神经 你问天黑了没有 几朵乌云飘然而至我说 掩住了夕阳 ——红日最后...
    逾岫拂烟阅读 1,475评论 0 0
  • 我们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也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 那怕仅仅留下一点子孙; 我...
    槐树苗阅读 1,105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