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公开课,很多老师都会想到表演课。不管对于公开课是否有分歧,或者提出多么尖锐的批评,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从理性的观点出发,公开课的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对于公开课的精心打磨,激情表演,学生一次次的无奈配合。这种带有带有示范性、表演性及观摩性的公开课。很容易让老师被动地按着既定的环节表演,而把作为课堂主题的学生丢在一边,遑论平等、交互式的“交往与对话”,以及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肖培东说:“课堂如海,学生不能只在海滩上眺望,他们必须扬帆起航。好课要让学习真实发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公开课的面目全非,从我自身的观点来看,就是一些不专业的“专家”,在评价一线教师,总认为花哨就是精彩。公开课的异化,所以我们看到教师的是群体智慧,把各个专家的想法择优选取整合成一堂公开课。教师失去了自我,更丢了特色。
陈志红老师说:公开课中“动态生成”和“教学机智”才是看点。
公开课就等于推门课。所谓推门课就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课,校长,老师,家长随时都可以来听课,只要你愿意听,你随时可以听每位老师的课。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中说道:"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 collegiality )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但是现在的很多老师认为上公开课,或者听一节谁的课,就成了负担,觉得这是在为难老师。有的说一有人听课,不知道怎么讲,不按原来要进行的讲了。其实这些都是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
不曾锻炼就不会有熟练,不熟练何来精彩。张文质老师说:“要想成功就要不要脸。”我很欣赏,也对这句话有很多的同感。
从一个角度来说,自己每一堂常规课,都需要认真课否则你会丢脸,如果讲的好了会失去一次被发现被重视的机会呢。
